[发明专利]带有交互功能的增强现实的方法及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8110.4 | 申请日: | 200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1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季斐翀;陆涛;周暖云;潘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水晶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 | 分类号: | G06F3/048;G06F3/01;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迎春 |
地址: | 20005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交互 功能 增强 现实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带有交互功能的增强现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初始化系统环境、配置系统参数;
步骤20)、选择或提取一幅标志物正视图,对标志物进行训练,获得训练数据;
步骤30)、计算标志物图像的相机内部参数并进行校正;
步骤40)、对摄像头拍摄到的真实环境中的每一帧,利用步骤30)中的数据进行校正,再基于步骤20)中的训练数据识别标志物,若含有标志物,则计算该标志物在摄像头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矩阵,并通过对已识别标志物和标志物正视图的亮度进行比对来估算标志物所处环境的光照信息;
步骤50)、通过识别出的标志物寻找对应虚拟模型,利用提取出的标志物位置矩阵确定模型的位置;
步骤60)、在真实拍摄的视频帧上根据计算出的相对位置绘制虚拟模型;
步骤70)、在标志物附近设置交互区域,通过检测交互区域内是否被手覆盖,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交互功能的增强现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0)交互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1)、从摄像头取入当前帧;
步骤72)、判断是否识别出标志物,如果是,执行步骤73),如果否,转步骤71);
步骤73)、判断当前帧的交互区域内有无肤色,如果有,执行步骤74),如果无,执行步骤71);
步骤74)、启动交互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交互功能的增强现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73)之后所述步骤74)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交互区域被手覆盖是否连续且达到一定帧数,如果是执行步骤74),如果否,转步骤7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交互功能的增强现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3)中采用色度阈值判定方法检测是否存在肤色,通过统计多次采集当前光线下的肤色值,为肤色的r、g、b值确定一个阈值范围,然后对每个交互区域内的像素进行判断,若该像素值在肤色的阈值范围内,即认定检测到一个像素的肤色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交互功能的增强现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肤色色度中的r分量统一为值200,g分量阈值范围为[120,190],b分量为[100,160],当检测到肤色的像素值总数达到设定数目后,判定这一帧内的交互区域内有手覆盖于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有交互功能的增强现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将彩色图转化为灰度图;
步骤22)、初步提取特征点,具体提取特征点的方法如下:
对于图片上的每个象素m,若以m为中点、围绕着m的八个象素中的任意两个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排除这个像素m:
a、这两个像素处于以m为中点的这圈像素的某条直径两端,
b、这两个像素的灰度值均与m接近;
步骤23)、把灰度图进行正视图视角变换,在变换后的视图中提取特征点,用来得到更为稳定的特征点;
步骤24)、将所有经不同角度的透视变换的正视图中的同一个特征点取出,构成一个“特定视点集合”,得到N个“特定视点集合”,每个“特定视点集合”对应一个稳定特征点;
步骤25)、构建随机树用以特征点分类和识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交互功能的增强现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4)中“特定视点集合”的构成方法为:
将原始正视图分别绕x轴、y轴按(-π,+π)的范围旋转进行透视变换,将绕x轴的转向均分为Lx个角度,将绕y轴的转向均分为Ly个角度,得L=Lx×Ly幅变换视图,将所有变换视图中编号相同的特征点取出,得到N个集合Vn={vn1,vn2……vnL},1≤n≤N,每个Vn就是对应一个特征点的“特定视点集合”,该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包含了在不同视角变换下同一特征点的不同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水晶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水晶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811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