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省力断线钳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7543.8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8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温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昆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7/14 | 分类号: | B25B7/14;B25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1108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省力 断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省力断线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断线钳一般具有类似钢管的两个手柄,用来控制钳口的运动以达切割,缺点是使用者需要一次切断螺栓等零件,这样就会施加很大的力在手柄上,同时使用者需要两手操作,体积大,重量重,而限制其使用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省力断线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省力断线钳,其包括:
由左钳体和右钳体组成的钳体;
由上钳口和下钳口组成的钳口,上钳口和下钳口均设置在左钳体和右钳体之间并分别与左钳体和右钳体可转动相连;
由上手柄和下手柄组成的手柄,其中上手柄与钳体固定相连,下手柄与下钳口可转动相连;
杠杆,其前端与下手柄可转动相连,后端与钳体可转动相连;
导轨,连接在左钳体和右钳体之间的中部;
锲块,设置在导轨上可沿导轨前后滑动,其前端锲形部分与上钳口接触相连可推动上钳口转动;
导槽,设置在锲块上方并与钳体固定相连;
推钮,设置在导槽上方并穿过导槽与锲块固定相连,前后移动推钮可带动锲块前后移动;
张力弹簧,连接在上钳口和下钳口之间可推动上下钳口张开;
压簧,连接在杠杆与导轨之间可推动杠杆下移从而带动下手柄张开;
回位弹簧,连接在锲块与上手柄之间可推动锲块前移。
所述的上钳口后部设有与锲块的锲形面适配的锲形面。
所述的上手柄由一个固定连接件和一个活动柄管组成,固定连接件的前端与钳体固定相连,后端与活动柄管套接相连。
所述的下手柄由轭、拐臂和活动柄管组成,轭的前端与下钳口可转动相连,后端与拐臂固定相连,活动柄管与拐臂套接相连,所述的杠杆的前端与轭可转动相连。
还包括限位螺栓,该限位螺栓连接在杠杆的后端并向上方伸出可与上手柄抵触相连,限位螺栓的长度可以调节。
本发明省力断线钳通过把一次切割过程转化为多次切割过程,实现了单手操作,同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省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省力断线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断线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图7、图8、图9、图10为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配合参见图2、图3、图4、图5,本发明的省力断线钳,包括由左钳体11和右钳体12组成的钳体1、由上钳口21和下钳口22组成的钳口2、由上手柄31和下手柄32组成的手柄3、杠杆4、导轨5、锲块6、导槽7、推钮8、张力弹簧91、压簧92、回位弹簧93和限位螺栓10。
上钳口21和下钳口22均设置在左钳体11和右钳体12之间并分别与左钳体和右钳体可转动相连,在上钳口的后部设有与锲块6的锲形面适配的锲形面。
上手柄31由一个固定连接件311和一个活动柄管312组成,固定连接件311的前端与钳体1固定相连,后端与活动柄管312套接相连。下手柄32由轭321、拐臂322和活动柄管323组成,轭321由左右两片组成,其前端分别与下钳口22的左右两侧可转动相连,后端分别与拐臂322的两侧固定相连,活动柄管323与拐臂套接相连。
杠杆4的前端与下手柄中的轭321可转动相连,后端与钳体1可转动相连。
导轨5连接在左钳体11和右钳体12之间的中部。
锲块6设置在导轨5上可沿导轨前后滑动,其前端锲形部分与上钳口21接触相连可推动上钳口转动。
导槽7设置在锲块6的上方并与钳体1固定相连。
推钮8设置在导槽7的上方并穿过导槽与锲块6固定相连,前后移动推钮8可带动锲块6前后移动。
张力弹簧91连接在上钳口21和下钳口22之间可推动上下钳口张开。
压簧92连接在杠杆4与导轨5之间可推动杠杆下移从而带动下手柄32张开。
回位弹簧93连接在锲块6与上手柄31之间可推动锲块前移。
限位螺栓10连接在杠杆的后端并向上方伸出可与上手柄抵触相连,限位螺栓的长度可以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昆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昆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75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