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噻吩乙酰氯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46880.5 | 申请日: | 2009-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7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 发明(设计)人: | 高永红;金东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7D333/24 | 分类号: | C07D333/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 地址: | 20023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噻吩 乙酰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酰氯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2-噻吩乙酰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噻吩乙酰氯是制备抗菌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制备2-噻吩乙酰氯的方法是:将2-噻吩乙酸和氯化亚砜加入反应釜内,用40-50℃水浴加热反应4h。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除去过剩的氯化亚砜和低沸物后,收集馏分,即为2-噻吩乙酰氯。由于氯化时反应体系为酸性体系,因此2-噻吩乙酸及2-噻吩乙酰氯中的噻吩环易氧化,使反应液发黑,而且蒸馏得到的产品2-噻吩乙酰氯也不能久置,只能随制随用,这给2-噻吩乙酰氯的生产和销售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2-噻吩乙酰氯制备过程中反应液发黑的缺点,延长产物的存放时间,提高产物的收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2-噻吩乙酰氯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以2-噻吩乙酸为原料,氯化亚砜为氯化剂,四氯化碳为溶剂,在还原剂及助溶剂存在下反应,其中物料投料摩尔比n(2-噻吩乙酸):n(氯化亚砜)=1:1~1.5,溶剂四氯化碳用量是2-噻吩乙酸质量的5~20倍,所述还原剂为无水亚硫酸氢钠,其用量为2-噻吩乙酸质量的2-8%,所述助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其用量为2-噻吩乙酸质量的20~50%,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为20~50℃,滴加氯化亚砜,在该温度反应2~5h,最后抽滤、脱溶、得到产物2-噻吩乙酰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克服2-噻吩乙酰氯制备过程中反应液发黑的缺点,与现有的制备方法相比,产物纯度高,并能长期存放,其收率达8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2-噻吩乙酰氯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以2-噻吩乙酸为原料,氯化亚砜为氯化剂,四氯化碳为溶剂,在还原剂及助溶剂存在下反应,其中物料投料摩尔比n(2-噻吩乙酸):n(氯化亚砜)=1:1~1.5,溶剂四氯化碳用量是2-噻吩乙酸质量的5~20倍,所述还原剂为无水亚硫酸氢钠,其用量为2-噻吩乙酸质量的2-8%,所述助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其用量为2-噻吩乙酸质量的20~50%,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为20~50℃,滴加氯化亚砜,在该温度反应2~5h,最后抽滤、脱溶、得到产物2-噻吩乙酰氯。
制备实施例1
将20g(0.14mol)2-噻吩乙酸、2g无水亚硫酸氢钠、60mL四氯化碳及20g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及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搅拌滴加24g(0.20mol)氯化亚砜和20mL四氯化碳的混合液,温度控制在35~40℃,滴加完毕后,在该温度保温反应3h,冷却、抽滤、脱溶得到2-噻吩乙酰氯19.5g,收率达85%以上。产物的沸点为132~135℃/90mmHg,通过测定沸点确定该化合物为2-噻吩乙酰氯。
制备实施例2
将20g(0.14mol)2-噻吩乙酸、2g无水亚硫酸氢钠、60mL四氯化碳及10g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及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搅拌滴加24g(0.20mol)氯化亚砜和20mL四氯化碳的混合液,温度控制在20~25℃,滴加完毕后,在该温度保温反应3h,冷却、抽滤、脱溶得到2-噻吩乙酰氯15.2g,收率达67%。
制备实施例3
将20g(0.14mol)2-噻吩乙酸、2g无水亚硫酸氢钠、60mL四氯化碳及10g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及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搅拌滴加24g(0.20mol)氯化亚砜和20mL四氯化碳的混合液,温度控制在45~50℃,滴加完毕后,在该温度保温反应3h,冷却、抽滤、脱溶得到2-噻吩乙酰氯17.2g,收率达76%。
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构思下的基本说明,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任何等效变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68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