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鲐鱼鱼肉干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6449.0 | 申请日: | 2009-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0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宪时;许钟;郭全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1/326 | 分类号: | A23L1/326;A23L1/015;A23B4/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欧阳俊立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肉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鲐鱼的加工技术。
背景技术
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又称鲐巴鱼、青花鱼、油胴鱼、鲭等,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水域,生长快,产量高,是我国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之一。鲐鱼营养丰富,鱼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9%~21%,脂肪含量随季节变化,一般在10%~30%,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除鲜食、冷冻外还可加工成罐头、醋渍品等。鲐鱼脂肪含量高,鲐鱼脂肪的40%左右(多脂期约50%~60%)以固态脂积贮于皮下部及消化管道周围,这些脂肪比肌肉中脂肪氧化速度快。血红肉比例大,加工成干制品口感粗硬,油腻发腥,保藏中容易氧化酸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鲐鱼鱼肉干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脱脂、鱼肉重组造型、调味熬煮、烘干,其特征是将鲐鱼热烫去皮、碱盐水浸洗,去除皮下脂肪,脱脂率达50%以上;将鱼肉在容器中压实冻结成形,在冻结状态下加入到高浓度调味液中熬煮并干燥后定型;熬煮采用的调味液配方,以鱼肉重量计算为30%白糖、17%优质酱油、70%水,熬煮时先将调味液煮沸,逐渐加入冻结状态的鱼肉片,旺火沸腾15~20分钟,改文火熬煮60分钟,熬煮时轻轻翻动二、三次,并保持液温95℃以上;烘干采用55℃左右热风干燥3小时,制品水分含量控制在22%。
本发明由于采用热烫去皮和碱盐水浸洗,脱脂率达50%以上,且去除的多为皮下脂肪,与国内外现有的采肉后漂洗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充分保持鱼肉纤维,操作简便,脱脂率和得肉率高的显著优点。本发明将鱼肉在容器中压实冻结成形,在冻结状态下加入到高浓度调味液中熬煮并干燥后重组定型,与国内外现有的在鱼肉中添加谷氨酰胺转胺酶、淀粉等不同,本发明在鱼肉中不添加食品添加剂或粘合剂,得到的产品口感松软,鱼肉纤维感强,调味充分,香甜鲜美,能够在25℃以下常温贮藏流通,保质期4个月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原料要求:鲐鱼冻品符合国家标准GB/T 18109-2000冻海水鱼一级品要求,解冻后品质符合国家标准GB/T 18108-2000鲜海水鱼一级品要求,脂肪含量低于15%为宜。
2.解冻:流水解冻至个体分离。
3.热烫去皮:在不低于95℃热水中根据鱼体大小浸烫10秒左右,捞出用水冷却,用刀刮去鱼皮及皮下脂肪,清洗。
4.去头去内脏剖片:切去头,除去内脏,洗净腹腔,沿中骨剖成二片,除去中骨。
5.碱盐水浸洗:将鱼片浸入0.5%食用纯碱、0.3%食盐水中,轻轻搅拌,除去皮下脂肪,20~30分钟后捞出漂洗一遍。按上述步骤处理后的脱脂率、得肉率见下表:
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
6.采肉绞肉:鱼肉片剔除骨刺,采下鱼肉,用孔径5~8毫米的绞肉机粗绞一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64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气排汗女士休闲衫
- 下一篇:一种低糖低卡餐桌甜味剂及其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