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使用时间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46011.2 | 申请日: | 2009-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7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郭维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大忱 |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使用时间 检测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使用时间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利用电池作为这些电子设备的电源,是该电子设备实现其便携性的重要因素。当电池的剩余电量无法满足该电子设备的使用功能或者使用持续时间时,就需要在使用之前为电池充电或者更换电量充足的电池。这就要求电子设备具有检测该电池剩余电量的功能,从而告知使用者。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只能将剩余电量占电池总容量的百分比告知给使用者,或者只能根据该电子设备的系统和功能设置估计出剩余电量还可以支持该电子设备使用的时间。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用户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内对该电子设备使用的频率或者功能不同,都会导致该电子设备在不同的时间段消耗不同的电量,例如,在工作时间由于通话次数较多,使用频率较高,所消耗的电量也比较多;而在睡眠时间,由于电话使用频率较低,处于待机状态,所消耗的电量比较少;在电池具有同样剩余电量的情况下,在不同时间段可支持电子设备使用的时间是不同的。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并不能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而计算出电池的剩余电量在不同的时间段可支持该电子设备使用多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使用时间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该方法及其系统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而计算出电池的剩余电量在不同的时间段可支持该电子设备使用多久。
一种电池使用时间的检测系统,包括:
微处理控制器,用于计算电子设备在一天中每一时间区间内的耗电量值并根据上述耗电量值计算当前的剩余电量值可支持电子设备使用的持续时间;
存储器,用于存储电子设备在一天中每一时间区间内的耗电量值,该存储器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相连接;
电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在当前时刻的剩余电量值并发送电量信号,其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相连接且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相连接;
输出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的输出电流值并发送电流信号,其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相连接且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相连接。
一种电池使用时间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1)、检测电池的剩余电量值;
步骤2)、检测并保存电子设备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内的耗电量值;
步骤3)、根据电池在不同时间区间内的耗电量值,计算所述剩余电量值可消耗的时间区间的数量N。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池使用时间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实时检测电子设备的耗电情况,并将一天中不同时间区间的耗电量分布情况进行保存。这样,可根据不同的时间区间计算出电池剩余电量可支持电子设备使用的持续时间。通过该方法和系统,用户可更加精确的了解到电子设备还可使用的时间,便于更加及时的进行充电,或者及时的保存相关数据来防止数据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时间区间的耗电量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池使用时间的检测系统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池使用时间的检测方法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电池使用时间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处理控制器,用于计算电子设备在一天中每一时间区间内的耗电量值并根据上述耗电量值计算当前的剩余电量值可支持电子设备使用的持续时间;通过所述电子设备在一天中每一时间区间内的耗电量值,可了解该电子设备一天中电池耗电量的分布状况(如图1所示)。
存储器,用于存储电子设备在一天中每一时间区间内的耗电量值,该存储器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相连接。
电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在当前时刻的剩余电量值并发送电量信号,其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相连接且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微处理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量信号得知所述剩余电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60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