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盾构同步注浆泵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45387.1 | 申请日: | 2009-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6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黄均龙;余彬泉;张冠军;张道广;廖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15/02 | 分类号: | F04B1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秋兰 |
| 地址: | 2000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同步 注浆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盾构同步注浆泵,特别是一种盾构同步注浆泵。
背景技术
在盾构往前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盾构机的外径大,而安装在它后面的盾构管片的外径小,所以,施工过后,两者之间有一环很大的空隙。必须及时地往空隙中注入充填浆,不然,地面就会产生较大的沉降。这种注入充填浆的方式,在盾构施工中被称之为同步注浆。
为了减小盾构施工后的地面沉降,对同步注浆是有要求的,这就是:
第一,注浆过程必须是连续不断的,并且须与盾构的推进保持同步。如果在盾构推进过后,留下的空隙中已经产生了塌陷,这时,即使再往空隙中注浆,效果就差些,地面沉降也会大些。
第二,注浆用浆液中的含水率不能太大。如果浆液中所含水份越多,它在固结过程中的体积收缩量也越大,因而,地面沉降也会大。
所以,用于同步注浆的注浆泵也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要求才行。然而,在以往的同步注浆泵中,都能满足第一个要求,但却很难满足于第二个要求。其原因就在于以往同步注浆泵的进料方式都是采用抽吸式的。然而,当浆液中的含水量较小时,它不仅坍落度很小,而且流动性也很差。这时,如果采用抽吸式进料,则往往是抽进了许多空气而抽不进浆液。为了让以往同步注浆泵能很好地抽进浆液,只能增加浆液的流动性,也只有增加浆液中的含水率。这样一来,地面沉降也会随之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同步注入低含水率的浆料,以减小地面沉降的盾构同步注浆泵,其包括:
一泵体,用一隔板分隔成一设备仓及用于盛放注浆用浆料的一盛料仓;
至少一第一套筒、一第二套筒,可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泵体的设备仓内,其下端为开口端,穿过所述隔板在所述盛料仓内伸缩移动,用于取所述盛料仓中的浆料;
至少一第一压料缸、一第二压料缸,分别可伸缩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套筒的内部,用于压送所述第一、第二套筒取得的浆料;以及
至少一第一出料管、一第二出料管,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泵体的底部开口,其一端与所述盛料仓连通,并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套筒的开口端,所述第一、第二出料管上分别设有一第一阀门、一第二阀门。
其中,所述盾构同步注浆泵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套筒油缸、一第二套筒油缸,分别用一第一联结板、一第二联结板与所述第一、第二套筒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第二套筒于所述泵体内升降。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压料缸分别包括一缸筒和一活塞杆。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阀门分别为球阀,内含一球阀阀芯,分别由一第一球阀油缸、一第二球阀油缸带动一第一球阀手柄、一第二球阀手柄进行开关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出料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一Y形管的两端部连通。
其中,所述隔板供所述第一、第二套筒的开口端穿过处分别设有一第一套筒密封圈、一第二套筒密封圈。
其中,所述泵体的底部开口供设置所述第一、第二出料管处分别设有一第一出料管密封圈、一第二出料管密封圈。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盾构同步注浆泵由于没有采用传统的压力抽吸式的取送浆料过程,而是由第一、第二套筒交替地在盛料仓内伸缩移动取料,并由第一、第二压料缸将第一、第二套筒内的浆料交替地推送到第一、第二出料管,所以可以取送低含水率甚至无水的浆料,并且可以与盾构的推进过程保持同步。因此,本发明的盾构同步注浆可以减小盾构施工后的地面沉降。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盾构同步注浆泵的主视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注浆泵沿着A-A线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C为图1A中注浆泵的仰视示意图;
图1D为图1A中注浆泵的俯视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注浆泵的出料管中球阀处于开启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注浆泵的出料管中球阀处于关闭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4A~4G分别本发明的盾构同步注浆泵在使用过程中的动作过程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A~1D所示,为本发明的盾构同步注浆泵,包括:
一泵体10,用一隔板11分隔成一设备仓12及一盛料仓13,用于盛放注浆用浆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53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轴式转轴结构
- 下一篇:带有离心喷嘴的泵嘴管一体化电喷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