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力缓速式自动变速器中间轴制动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43348.8 | 申请日: | 2009-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6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刚;谭援强;张高峰;杨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1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力缓速式 自动变速器 中间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的中间轴制动装置,尤其是中间轴式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的中间轴制动器。
背景技术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以传统的手动变速器为本体,其换档执行机构则由传统的手动控制方式改为电子控制方式。成熟的手动变速器大都采用中间轴式有级齿轮传动,通过改变齿轮组的啮合状态,改变传动比,达到变速的目的。当汽车从低档升入高档时,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齿轮组处于空档状态,此时中间轴因惯性的原因任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其转速高于将要啮合的高档齿轮,强行升入高档会引起打齿现象。为了减少换档冲击、缩短换档时间,自动变速器装有中间轴制动器,强制降低中间轴转速,当中间轴与高档齿轮转速差不大时升入高档。目前,公知的中间轴制动器采用常用的湿式多片离合器结构,主要由活塞、压板、摩擦片、电磁阀、液压源(或气压源)等元件组成,其中摩擦片与中间轴通过花键联结,以相同的转速旋转,而压板受制动器壳体限制不能转动。当需要对中间轴制动时,变速器控制单元(TCU)发出信号使电磁阀线圈通电,活塞在液压(或气压)的作用下轴向移动,使得压板和摩擦片紧密结合,压板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中间轴的转速急剧下降,达到制动中间轴的目的。显然,上述制动器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摩擦片长期工作,容易引起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引起摩擦系数的变化,影响制动效果,也不利于程序化控制;2、摩擦片容易磨损,需要定期更换,由于安装位置在变速器壳体内,要拆卸变速器,维护成本高;3、结构复杂,制造和安装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中间轴制动器不利于程序化控制、维护、制造安装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力缓速式自动变速器中间轴制动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液力缓速式自动变速器中间轴制动器,包括一个液力耦合器,液力耦合器涡轮固定在液力耦合器壳体上;一个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该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与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控制单元(TCU)电连接,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润滑液压泵的出口,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出油口连液力耦合器工作腔的入口,液力耦合器出油口接油箱。
液力耦合器的液力耦合器泵轮和液力耦合器涡轮直径为10~15mm。
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的通径为6~12mm。
液力耦合器的液力耦合器泵轮和液力耦合器涡轮之间的工作腔、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和润滑液压油泵串行设置,其间为液压油道。
本发明以液力耦合器作为中间轴的制动负载,在变速器中间轴的输出端安装一个液力耦合器,以中间轴带动液力耦合器泵轮旋转,而液力耦合器的涡轮与壳体机械连接,不能随意旋转,以期让泵轮产生一个反向转矩,该转矩的大小取决于液力耦合器工作腔内介质(液压油)的压力和数量;液力耦合器工作腔连接一个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而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则与变速器润滑油泵的出口相连;变速器控制单元(TCU)发出信号控制换向阀线圈的电压,以改变润滑油液是否进入液力耦合器工作腔,从而控制中间轴制动转矩的大小和有效作用时间。当不需要制动中间轴时,TCU发出信号控制电磁换向阀的线圈电压为零,电磁换向阀工作于“右位”,润滑油泵的液压油不供入液力耦合器工作腔,液力耦合器泵轮不产生反向转矩,中间轴无制动转矩,当然也没有能量损耗;当需要制动中间轴时,TCU发出信号控制电磁换向阀的线圈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电磁换向阀工作于“右位”,润滑油泵的液压油供入液力耦合器工作腔,此时有一定压力和数量的工作介质充满液力缓速器工作腔,在转速差的作用下,在液力耦合器的泵轮上产生一定的反向转矩,液力耦合器泵轮带动变速器中间轴转速马上下降,通过控制电磁换向阀的通电时间来控制制动转矩有效作用时间,达到制动中间轴的目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在自动变速器中间轴制动的同时,通过液压油带走因能量损耗产生的热量,提供一个稳定准确的制动转矩;2、基本上无磨损,使用寿命长,有效降低维护成本;3、不需要动力源,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与一个4档自动变速器联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速器输入轴,2.输入轴齿轮,3.一档齿轮,4.一、二档结合套,5.二档齿轮,6.变速器输出轴,7.变速器中间轴,8.油箱,9.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0.液力耦合器壳体,11.液力耦合器泵轮,12.液力耦合器涡轮,13.发动机输出轴,14.离合器,15.润滑液压油泵主动齿轮,16.润滑液压油泵驱动齿轮,17.润滑液压油泵,18.液力耦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33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