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可浮性新剂型鱼病防治药饵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3247.0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4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吴礼龙;吴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礼龙;吴宇 |
主分类号: | A23K1/00 | 分类号: | A23K1/00;A23K1/18;A23K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可浮性新 剂型 防治 药饵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高效、可浮性新剂型鱼病防治药饵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先将一种特殊的可浮性细小颗粒状物料作药蕊,其直径为1mm-4mm,加量为药饵总重量的10%-80%。
(2)再在药蕊上喷上一定量的特定的粘合剂,使其湿润并能粘附将要被粘附的药物。粘合剂的加量为药饵总重量的0.5%-10%。
(3)然后将一定量的中草药或化学药物、益生菌、添加剂等防治鱼病的有效成分加入一种特制的制药机中,经反复滚动、加合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药物层。其加入的有效成分的比例为药饵总重量的20%-80%。
(4)将加有药物层的颗粒置于特制的包膜机中,在药物层外通过一种特殊方法包上一层具有隔水、防水作用的保护性薄膜。成膜剂的加量为药饵总重量的0.1-1%。
(5)最后在80℃-120℃下烘干干燥,制成为一种可在水中长时间漂浮,易为鱼类采食,大小均匀的圆形颗粒状药饵。干燥后药饵的直径为2mm-5mm,水分含量为10.0%-20.0%,在水中的漂浮时间为1-24小时。其药效好,可用于防治养殖鱼类多种类型的疾病。
2.一种高效、可浮性新剂型鱼病防治药饵的配套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饵料台用普通鱼饲料将50%-90%的鱼喂至5-9成饱后,再投喂本剂型药饵,每亩水面(水深1米)100g-500g,避免健康鱼抢食药饵,保证病鱼能吃入足够的药物,使鱼病得到有效的防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可浮性新剂型鱼病防治药饵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蕊是可在水中漂浮的膨化苡米、鱼虾饲料、可浮性微囊颗粒或中成药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可浮性新剂型鱼病防治药饵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可以是改性玉米淀粉凝胶、改性淀粉凝胶、明胶或羧甲基纤维素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可浮性新剂型鱼病防治药饵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可以是清热解毒、抗病毒、增强免疫力、去湿功效的中草药,抗菌素及化学合成抗菌与抗病毒药物,益生菌或饲料添加剂。其药饵可以是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抗菌消炎药饵、防治病毒病的抗病毒病药饵、加入益生菌的微生态药饵及诱食、促生长、抗寄生虫药饵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可浮性新剂型鱼病防治药饵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膜剂可以是改性玉米淀粉凝胶、改性淀粉凝胶、聚羟苯甲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可浮性新剂型鱼病防治药饵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温度为50℃-120℃,干燥后的药饵为圆形,可浮,直径为2mm-5mm,水分含量为1.0%-15.0%,在水中的漂浮时间为1-24小时。可用于防治养殖鱼类多种重大疾病,其有效率在9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礼龙;吴宇,未经吴礼龙;吴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32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