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土矿选择性絮凝工艺的絮凝剂添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3237.7 | 申请日: | 200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4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胡岳华;刘文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3/06 | 分类号: | B03D3/0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 勇 |
地址: | 410083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土矿 选择性 絮凝 工艺 添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选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土矿选择性絮凝工艺的絮凝剂添加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铝土矿明显具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点。虽然,我国的铝土矿中Al2O3的含量比较高,但是由于矿石中同时含有较高的SiO2,因此矿石的铝硅比总体较低。约占我国铝土矿总储量96%的山西、河南、广西、贵州、山东及四川、云南等7省区的255个矿区中,铝土矿平均品位(质量分数)为:Al2O361.99%、SiO210.4%、Fe2O37.73%。平均铝硅比为:5.96,有近一半储量铝土矿的铝硅比为4~6。一水硬铝石的溶出需要较高的温度、压力和苛性比条件;再加上因矿石的铝硅比低,以这种矿石作为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原料时,经济效益差。因此,难溶、高硅、低铝硅比的铝土矿资源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氧化铝工业,乃至整个铝工业的发展。选择性絮凝脱硅工艺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铝土矿脱硅方法,其絮凝剂的添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选别指标的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土矿选择性絮凝工艺的絮凝剂添加方法,能达到絮团粒度大,选择性絮凝现象明显,选别指标好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铝土矿选择性絮凝工艺的絮凝剂添加方法是将矿石碎磨、调浆、强搅拌分散后,在矿浆流经沉降设备的管道时添加絮凝剂,使矿浆在流动过程中与絮凝剂混合,发生絮凝作用。
所述的沉降设备的管道直径为3~20cm,长度不短于1米;3米最佳。
将所述的絮凝剂稀释至浓度为0.001%~1%;按0.1-10克/吨矿浆的用量添加。
絮凝剂通过加药器的细管由矿浆管道的前端插入。絮凝剂添加流速由絮凝剂浓度、用量、矿浆总量和流速来调节,加入絮凝剂的矿浆在沉降设备中沉降,得到粗精矿。
高分子絮凝剂为改性淀粉、改性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改性淀粉是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淀粉和丙烯酰胺在30~40℃的温度下反应3小时,得到丙烯酰胺接枝淀粉;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是以聚丙烯酰胺通过胺甲基化反应后,以溴乙烷为季铵试剂进行季铵化改性得到。
沉降设备可以为浓泥斗,倾斜板浓密箱等。
本发明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a)将矿石磨至-0.074mm粒度占总量的80%~98%,在磨矿过程中加入60~5000克/吨的碳酸钠;
b)补加新鲜水稀释矿浆至5%~20%;
c)絮凝剂稀释至浓度为0.001%~1%;
d)调节絮凝剂流速按0.1-10克/吨的用量直接加入矿浆流入沉降设备的管道内;
e)加入絮凝剂的矿浆在沉降设备中沉降,得到粗精矿。
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由于絮凝工艺的特点,絮团疏松容易打散。絮团经长时间搅拌后会被打散,从而影响絮凝;而如果直接加入静置矿浆中不容易分散和与矿浆充分分散。所以絮凝剂与矿浆反应需要在一定强度和一定反应时间内进行。本发明利用矿浆自身流动产生的紊流进行弱搅拌,控制管道长度从而保证充分地反应时间,将絮凝剂充分稀释,在短时间内和矿物可以充分分散,克服了以往絮凝剂添加方式容易导致絮凝剂与矿浆不能充分反应、絮团被打散、絮凝现象不明显等缺点,开发一种絮团粒度大,选择性絮凝现象明显,选别指标好的、简单易行的絮凝剂添加方式。采用该方法后,处理原矿铝硅比为4.5的铝土矿,可以得到回收率为86.68%,铝硅比为6.78的铝土矿精矿;处理原矿铝硅比为5.6的铝土矿,采用该方法后,可以得到回收率为85.9%,铝硅比为9.12的铝土矿精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采用本方法对河南某难磨低铝硅比铝土矿进行絮凝沉降试验。该矿物中Al2O3含量为61.87,SiO2含量为14.76,铝硅比为4.19。
在矿石中加入2500g/t碳酸钠,磨至-0.074mm占95%;加新鲜水至矿石浓度10%左右,将稀释浓度为0.1%的改性淀粉以20克/吨的用量加入矿浆流入浓泥斗的2米长、直径为10cm管道内;矿浆在浓泥斗中沉降。
采用该方法后,可以得到回收率为74.32%,铝硅比为6.52的铝土矿精矿。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32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