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乳腺炎的蛭弧菌菌株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2274.6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蔡俊鹏;鲁锋;蒋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1K35/74;A61P15/14;A01N63/02;A01P1/00;A23K1/18;A23L1/015;C02F3/3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裘 晖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乳腺炎 弧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蛭弧菌,特别涉及一种防治乳腺炎的蛭弧菌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奶牛乳腺炎(也叫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三大疾病之一,它不仅严重影响奶牛的产乳量和乳品质,而且危及人的健康。我国每年因隐性乳腺炎造成的损失约达1.35亿元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损失估计可达380万t牛奶。我国乳腺炎的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包括隐性型乳腺炎在内的发病率平均为70%。由此可见,奶牛乳腺炎对奶牛业的危害极大。
病原体感染是引起乳腺炎的主要原因,有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其中主要的致病菌是细菌,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属和支原体。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临床型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占50%以上,其次是大肠杆菌。这三种病原菌所致的乳腺炎常年发生,其它病原菌所致的乳腺炎多为散发或继发。
目前常规的防治乳腺炎的方法主要有干乳期在奶牛乳腺内灌注抗生素,抗生素可根据当地流行病菌选择最佳药物,直接将药物注入乳内,药物浓度高,吸收快,疗效好。但缺点是可能会对乳腺组织产生刺激性,会引发新的炎症。如果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使致病菌耐药菌株增加,一些乳腺炎病例变得难以用常规方法治愈。此外,牛奶中抗生素残留会影响牛奶品质。因此市场不允许出售抗生素残留过量的牛奶,同时也造成牛奶生产者的经济损失。
中草药防治乳腺炎具有无药物残留、经济效益高的优点,但有见效慢的缺点。基因工程疫苗采用疫苗防治乳腺炎的发生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利用疫苗防治牛乳腺炎最常见的问题是细菌抗原的变异,造成疫苗在第一年效果很好,第二年却失去作用。其它的一些疗法包括,乳腺按摩、食物疗法和同种疗法等,它们的主要优点是没有副作用和不会造成牛奶中药物的残留问题,致病菌不会产生抗药性。但是,这些疗法中大部分都耗时、耗力、还需要把病牛单独处理。它们不适应现代化的规模养殖,生产效率较低。
实验表明使用常规消毒剂生石灰、火碱、煤酚皂溶液、新洁尔灭等消毒奶牛养殖环境,可以大大降低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并且操作简便容易、起效快。但是这些常规消毒剂与牛粪、饲料残渣等有机物直接接触,造成消毒剂被大量的有机物所消耗,妨碍药物作用的发挥,大大降低了药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需要消耗大剂量的消毒药物。常规消毒剂是化学作用杀菌,如果喷洒到奶牛身体,会对奶牛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可能会污染牛奶,在牛奶中残留从而影响牛奶品质。
蛭弧菌是寄生于其他细菌,并能导致宿主细菌裂解的一类细菌;比一般细菌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单细胞,呈弧形或逗点状,有时呈螺旋状,大小0.2~0.6×0.8~1.2微米,端生鞭毛,多为一根;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可以裂解革兰氏阴性菌。我们的最新研究表明,有些蛭弧菌可以裂解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等一些常见奶牛乳腺炎致病菌。蛭弧菌的生活史分两个阶段:自由生活,能运动,不进行增殖的游泳体阶段和在特定宿主细菌的周质空间内进行生长繁殖的蛭质体阶段。蛭弧菌在游泳体阶段,识别并与宿主发生不可逆结合,然后侵入宿主。蛭弧菌进入宿主菌细胞周质空间后,主要通过降解宿主细胞的大分子成为单体,然后摄入并用于其自身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随着细胞增殖和水解酶产生,使宿主细胞壁膜被破坏,从而裂解释放出蛭弧菌。
蛭弧菌蛭质体是蛭弧菌在特定宿主细菌的周质空间内进行生长繁殖的形式。与游泳体相比,蛭质体具有制备、保存更为方便,环境耐受力强,杀菌作用时间虽略慢但更久等特点。这些特性使得蛭弧菌蛭质体同样适合作为抑止或清除生物体及其环境中致病菌的生物净化因子,从而克服了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副作用和常规消毒剂对奶牛和牛奶品质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乳腺炎的蛭弧菌菌株。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蛭弧菌菌株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治乳腺炎的蛭弧菌菌株,为蛭弧菌(Bdellovibrio sp.)BDS01,于2009年8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9169。
对所述蛭弧菌BDS01进行负染后于电子显微镜下形态观察(见图1):BDS01呈单细胞,弧形,大小为0.9×0.25μm,端生鞭毛,鞭毛长度为4μm;所述蛭弧菌BDS01以双层平板法于28℃培养四天可形成直径1~2mm的透明圆形噬菌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22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管式空心钢管混凝土矩形断面梁
- 下一篇:利用建筑垃圾发泡成型的轻体保温砌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