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膜共挤流延的方法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1615.8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0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雄林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32 | 分类号: | B29C41/32;B29C41/46;B29C47/12;B29C41/34;B29L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膜共挤流延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延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膜共挤流延的 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为热塑性弹性体塑胶,是一种 能够在一定热度下反复变软或改变的塑胶材料,而在常温下可以保 持不变,在国内是新兴的环保产品,是替代PVC的最佳产品,可以 在地下完成分解而对环境无毒无害,广泛应用于制鞋、管材、薄 膜……等行业。TPU薄膜是在TPU颗粒料的基础上,通过压延、流 延、吹膜、涂覆等工艺制成薄膜。目前在运动鞋上应用极广泛:鞋 底及鞋面上的商标装饰、气囊、气垫、油包等。中透防水透湿膜是 8000(G/M2*24Hrs)≤透湿度≤10000(G/M2*24Hrs)的薄膜,高透防 水透湿膜是透湿度≥10000(G/M2*24Hrs)的薄膜,中、高透防水透 湿膜的防水度≥10000MM/H20,厚度为0.01~0.05mm之间,生产的 宽度为500~4000mm之间。由于中、高透防水透湿膜粘性均非常强, 单层卷取时容易粘在一起,不易展开,故需先与PE附着在一起,在 贴合使用时才剥离,因而需要双层复合才行。
目前国内生产TPU防水透湿膜的机器主要为吹膜机,现有的吹 膜机包括有螺杆料筒、模头和冷却装置,TPU料经过螺杆料筒的剪 切、混炼成熔融状态,然后进入模头,由模头将料液变成膜片状挤 出,但是这种吹膜机对于小批量有有色产品生产成本特别高,损耗 大,成品率仅达到50~60%,另外对于多种不同性能、宽度产品生产 受到限制,产品规格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双 螺杆料筒送料、将两种料共挤成双层复合膜、透湿度高、防水度高 的双层膜共挤流延的方法,还提供利用双螺杆料筒送料、将两种料 共挤成双层复合膜的双层膜共挤流延的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双层膜共挤流延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两个螺杆料筒分别将TPU料和PE料进行加热、剪切、 混炼成熔融状态;
B、将所述两个螺杆料筒中加热、熔融后的TPU料和PE料通入 具有双层分流道的分配器中;
C、将分配器中流出的TPU料和PE料通入T型模头中后挤出;
D、将T型模头中挤出的TPU料和PE料经过流延成双层复合 薄膜,其中一层为TPU膜,一层为PE膜;
E、将双层复合薄膜经过冷却后成型。
所述薄膜的宽度为500mm~4000mm。
所述薄膜宽度由T型模头及切刀装置来控制。
所述薄膜厚度由螺杆转速或流延速比来控制。
本发明还公开了双层膜共挤流延的设备,它包括有模头和冷却 装置,模头的入口连接有分配器,模头出口处设置有冷却定型轮, 分配器的入口分别连接有主螺杆料筒和副螺杆料筒,主螺杆料筒由 主马达驱动,副螺杆料筒由副马达驱动。
所述主螺杆料筒和副螺杆料筒平行放置。
分配器中设有两条曲线型通道,两条曲线型通道的入口分别与 主螺杆料筒、副螺杆料筒的出口连通。
两条曲线型通道均为上凸的曲线形状,两条曲线型通道的下部 连通融为一体。
所述模头为T型模头。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包括有模头和冷却装置,模头的入口连接有分配器,模 头出口处设置有冷却定型轮,分配器的入口分别连接有主螺杆料筒 和副螺杆料筒,主螺杆料筒由主马达驱动,副螺杆料筒由副马达驱 动,在主螺杆料筒和副螺杆料筒分别通入TPU料和PE料,使TPU 料和PE料同时经过分配器、模头、冷却定型轮及冷却装置冷却后成 型,本发明利用双螺杆料筒将两种料共挤成双层复合膜,可根据需 要使得加工出来的膜具有较高的透湿度和防水度,能够满足中高透 防水透湿膜的需求,对于小批量有色产品,特别是有性能、宽度要 求的产品生产起来具有损耗低、成本低的效果,损耗可降低到0.1% 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2所示,生产 TPU中、高透防水透湿膜的双层膜共挤流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雄林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雄林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16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衔铁和螺线管组件
- 下一篇:电位器以及用于测定部件的角位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