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年养二造罗非鱼的养殖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41548.X | 申请日: | 2009-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2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卢迈新;黄樟翰;朱华平;高风英;杨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钦正 | 
| 地址: | 51038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年 养二造 罗非鱼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罗非鱼是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鱼类,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养殖的鱼类之一,其肉质厚且细嫩、无肌间刺,便于加工保鲜,并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力强、饲养容易等特点,适宜于各种水体、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养殖。1956年,我国从越南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后,就开始了罗非鱼在中国的养殖历史。近年来,随着罗非鱼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以及多种高密度、高产出集约化养殖技术和养殖方式的不断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罗非鱼的养殖技术日臻成熟,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罗非鱼养殖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养殖、消费国家和出口国。随着我国罗非鱼产量逐年增长,以及国际市场对罗非鱼需求量的不断扩大,罗非鱼出口量快速增加,已成为我国淡水水产品出口量最大宗的主导品种之一。
虽然我国罗非鱼养殖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罗非鱼养殖业者还是保持年初放种年底收获的老习惯,即主要是采用一年一造罗非鱼养殖法,约占罗非鱼养殖面积的90%。虽然这种养殖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也不会有越冬冻死鱼的风险,但在市场经济信息发达的今天,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众多养殖户集中年底收获,势必造成供过于求,鱼价下降,经济效益下滑,造成了罗非鱼养殖效益不可进一步提升的问题,也成为罗非鱼养殖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年养二造罗非鱼的养殖方法,它从环境,物理及养殖条件的改变来缩短养殖周期,避免年底扎堆上市,同时提高每亩池塘年产量。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A、养殖条件:养殖池塘水源、水质好,符合国家相关水质标准要求,池塘面积10~15亩,水深1.5~2.5米,每5亩配备一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放养前要先进行池塘消毒,每亩用75至100公斤生石灰进行干法毒塘,或150公斤生石灰带水或50公斤茶粕带水在水深50至80厘米时带水毒塘,5至7天后药性消失后可放养罗非鱼鱼种;
B、鱼种放养方法:鱼种放养方法。第一造在每年1月份放养鳙80~100尾/亩,鲢30~50尾/亩;3月中旬当水温回升稳定在20℃以上时,开始放养越冬罗非鱼种,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亩。6~7月份第一造罗非鱼可分批上市,规格可达600~750克/尾。第二造在8月份放养,罗非鱼(规格80~100尾/公斤)的放养密度为500~1000尾/亩,鳙50~80尾/亩,鲢20~30尾/亩。11~12月份第二造罗非鱼可分批捕获上市,规格可达400~500克/尾。
C、投饲方法:每天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两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30%;按定质、定量、定时和定位的“四定”方法投喂。
D、水质管理:每隔4~6天向池塘内加换新水,控制池水透明度10~20厘米,并根据水质及天气情况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保证池塘溶氧充足,每15天每亩每1米水深用15公斤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调节池水pH值至7.5~8.0。
以上所述的一年养二造罗非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造放养鳙鱼种规格为300至400克/尾,鲢鱼种200至250克/尾,罗非鱼种规格为150至200克/尾。
本发明所述第二造放养罗非鱼种规格80至100尾/公斤,鳙鱼种规格是300至400克/尾,鲢鱼种规格是200至250克/尾。
以上所述全价配合饲料在喂200克以上罗非鱼种时,投喂直径是5毫米的饲料颗粒,每日喂养在上午、下午各一次,每10~15天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的摄食情况调整一次投喂量。
本发明所述生石灰带水清塘是指每亩池塘水深50至80厘米时,使用150公斤生石灰兑水全塘泼洒;茶粕清塘是指每亩池塘水深50至80厘米时,使用50公斤茶粕用水浸泡后全塘泼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15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加工V形槽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北方种植水果甘蔗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