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水源水遗传毒性物质的简易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41518.9 | 申请日: | 2009-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萍;张国霞;郭俊;曾国驱;许玫英;张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G01N21/31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炳和 |
| 地址: | 51007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水源 遗传 毒性 物质 简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毒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水源水遗传毒性物质的简易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的饮用水质标准和卫生规范与国外的三大标准基本接轨,尤其是卫生部和建设部修订后的卫生规范和城市供水标准已经大量增加了有机污染物的毒理学指标。但是,我国目前饮用水标准的执行和实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执行中比较困难。另外,由于生物遗传毒性,尤其是中长期的生物遗传毒性检测需要的技术难度较大,所需时间较长,费用也较高。因此,我国通常只对常规的感官、微生物和部分理化指标进行监测。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大城市已经报道的饮用水源监测范围大致如此。对于饮用水源中的复合污染物长期积累导致的污染和生物遗传毒性等检测则只有零星的研究,如蚕豆根尖微核试验、Ames试验和小鼠后代细胞彗星试验等。
有机污染物本身有一定的生物积累性、毒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一些有机物对人的生殖功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是人类的隐型杀手。自70年代Simmon发现自来水中存在致突变性有机污染物以来,在自来水及其水源水中先后发现多种遗传毒性物质。美国EPA水质调查发现供水系统中有机污染物2110种,饮用水中含765种。1994年以来,美国在饮用水中发现了100多种合成有机物,如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具有“三致”作用。
水源水和自来水中的有机物种类和数量相当大,污染问题相当突出。水源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有机物,南京水源水中发现有机污染物,阳性水样中存在有多种美国EPA所列的129种优先污染物,以及其它黑名单上的有毒有害物质,水源水质已受到污染。
目前用于遗传毒性研究的方法已经超过200种,传统的毒理学分析方法大多局限于对单一物质的作用检测,在药物、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检测中常用。而对于饮用水源等环境样品的遗传毒性检测来说,有其特殊性:第一,水样中并非单一物质的污染,大多数是以混合物的形式出现;第二,混合物导致的毒性效应并非简单的单因素效应累加,各种物质和因素之间有可能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依靠单个物质的分析方法并不能对环境样品的毒性做出正确的评价;第三,饮用水源中的致毒性物质是微量的。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探讨适合于饮用水的准确、快速、灵敏、实用的生物遗传毒性和环境激素类等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技术,对饮用水的安全性做出及时地预警预报,使社会能够及时应对各种水污染的出现并加以有效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15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