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模块之自动化装配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1468.4 | 申请日: | 2009-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崇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崇贤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1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710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模块 自动化 装配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提供一种自动化装配设备,尤指一种无须人力组装,生 产速度快,且可调整间隙,以及散热效果佳的散热模块之自动化装配 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按,现今的科技不断求新求变,因此许多电子装置于设计时也逐 渐倾向有效高工作效率的方向来设计,但高工作效率所伴随的问题是 ,该电子装置的热量亦随着提升高工作效率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为使 该电子装置维持良好的运转,许多电子装置于设计时亦会考虑许多可 提供增加散热效率的因素,以提高电子装置的散热效率。
而现今该电子装置主要利用一散热器固设于电子装置上,使该电 子装置与散热器构成热接触,藉此使该电子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该散热器包括一导热装置和复数热接触于导热装置的散热鳍片所构 成;且于现今电子装置的领域中,又因金属具有极高的热传导率,故 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制作各散热鳍片,藉此使得该散热鳍片的传热能力 得以大为增加。
其中,上述散热鳍片的制造过程可说是非常的繁琐,而制造过程 大致上分为两种,一是铸模制程,另一是焊接制程,首先以铸模制程 来说,该铸模制程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制程,以冲压铸模形成一体成型 ,虽此方式可节省制造时间,但所耗费的材料相对大量,其间隙亦同 时无法变更,且大多采用铅质,使散热效果较差,藉此,该铸模制程 系形成高成本、高花费且效热效果差之劣势。而另一焊接制程系采用 分段式焊接接合工序,此种方式可调整鳍片间的间隙,但此方式同样 地具有铅质,其散热效果差,同时并且因采用每片分段组构,亦必须 采用大量的人力进行加工,人事成本相对较高,而因工序繁琐,使其 生产制造时间较长等问题。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之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发明之发明人 与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之缺失,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无须人力组装,生产速度快的散热模块之自动化装配设备及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间隙、散热效果佳的散热模 块之自动化装配设备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模块之自动化装配设备,包括一座体及至少一设于该滑 轨上的治具,该座体上设有一可供至少一治具滑移的滑轨,该滑轨一 端设有一可供该治具移动之第一驱动马达,且该座体上设有一可供容 置有料带的架体,再者,该治具穿设有一枢轴,该枢轴一端接设有一 散热模块的散热座体,而另一端设有一可驱动该散热座体转动的第二 旋转马达。
该料带上设有数个散热鳍片,而该座体连接一冲压模具的上模及 下模,该上模内设有一可冲压下模的料带,使该料带上的散热鳍片得 以与散热座体冲压接合的冲头,当欲组构该散热模块时,首先将该散 热模块的散热座体与该枢轴相套设连接,而后藉由该第一驱动马达同 步带动该等治具,当治具移动至与该料带垂直平行后停止,而上模及 下模开始作动于料带上加工制程散热鳍片,当该散热鳍片加工完成后 即由该冲头冲压该散热鳍片与该散热座体接合,当该冲头冲压一散热 鳍片至散热座体上后,该第二旋转马达则作动一次,使该散热座体旋 转一间隙,得以使下一散热鳍片冲压至该散热座体上,当该散热座体 完成与该等散热鳍片的接合后,则该驱动马达作动将该治具往下一预 定位置移动,而另一治具持续接上与该散热鳍片进行接合。
本发明优点在于可针对习用铸模制程所存在之耗费的材料大量, 其间隙亦同时无法变更,且大多采用铅质,使散热效果较差,成本高 的问题点加以突破,以及另一习用焊接制程所存在之具有铅质,其散 热效果差,同时并且因采用每片分段组构,亦必须采用大量的人力进 行加工,人事成本相对较高,而因工序繁琐,使其生产制造时间较长 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无须人力组装,生产速度快,且可调整间隙 ,以及散热效果佳之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动作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动作示意图(二);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动作示意图(三);
图7是本发明卡固部及对接部之实施示意图(一);
图8是本发明卡固部及对接部之实施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崇贤,未经黄崇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14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