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酸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40930.9 | 申请日: | 2009-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2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曾令文;刘国东;顿博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N15/10;C12Q1/6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宇峰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核酸 纳米 生物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核酸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固定于胶板上的样品垫、玻璃纤维、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
所述玻璃纤维上涂有纳米金标记寡核苷酸探针,该寡核苷酸探针是由巯基修饰并与胶体金偶联形成的;
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固定有两种寡核苷酸探针,该寡核苷酸探针是用生物素标记并与链霉亲和素偶联形成的;固定于靠近吸水纸一端的寡核苷酸探针形成质控线;固定于靠近玻璃纤维一端的寡核苷酸探针形成检测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质控线与检测线相距3-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于胶板上的样品垫、玻璃纤维、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的相邻部分彼此重叠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酸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部分彼此重叠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金的粒径为8-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寡核苷酸为单链DNA或者RN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寡核苷酸探针是针对目的基因片段设计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其中,涂在玻璃纤维上的寡核苷酸探针与目的基因特异性互补,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两种寡核苷酸探针中,固定于检测线的探针与目的基因特异性互补,固定于质控线的探针与涂在玻璃纤维上的寡核苷酸探针特异性互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金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纳米金的制备:选用粒径为8-100nm的胶体金颗粒,胶体金采用常规的氯金酸煮沸还原法制备,通过控制还原剂的量在0.01%-0.05%以及搅拌速度在1000-50000转之间来控制颗粒粒径;
2)寡核苷酸探针分子设计及修饰合成:针对目的基因片段设计合成三条寡核苷酸探针,三条寡核苷酸探针与模板DNA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DNA探针1和DNA探针2分别与所测样品中模板DNA特异性互补,DNA探针3与DNA探针2特异性互补,该DNA探针2的5’端或3’端采用巯基修饰合成;
3)纳米金与寡核苷酸探针的偶联与封闭老化:将上述巯基修饰的寡核苷酸探针加入到5倍体积浓缩的纳米金溶液中,混合,在4-37℃反应10-24小时,用10%牛血清白蛋白封闭多余的活性位点,30分钟后加入NaCl和SDS使其终浓度分别至0.15M和0.01%,老化10-20小时后,10000-16000转/分钟离心20-60分钟,弃上清,即可获得所述的纳米金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将此纳米金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沉淀用重悬液重新悬浮,4℃保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纳米金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样品垫是经过以下处理的:采用含0.25%TritonX-100、0.05M Tris-HCL、0.15M氯化钠的混合液浸泡玻璃纤维4个小时后,37℃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093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机组的润滑油与冷媒分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