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式颈腰椎牵引按摩床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0804.3 | 申请日: | 200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4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裕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体育学院;李裕和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A61F5/045;A61H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传锋 |
地址: | 510075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腰椎 牵引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牵引按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颈腰椎牵引按摩床。
背景技术
国内外众多研究结果表明,颈腰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 (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但其病因和发 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作用的结果, 患病率约为3.8%-17.6%,近年来出现了年轻化趋势。而出现颈腰椎椎间盘退行 性改变的人群更多,尤其是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工作、学习的人群,如公务员、 白领、服务员等,他们时常出现颈腰椎发硬、酸痛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大部分的 颈腰椎病是由于颈腰椎相关肌肉、肌腱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综合 征。目前国内外对颈腰椎病的治疗和康复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针灸治疗;手法治疗;教育干预等,而在治疗和预防颈腰椎病中最常用、 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牵引。牵引的作用主要有:(1)改善退行性改变区 域的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2)放松肌肉、肌腱和椎间盘;(3)松解组织的压 力和张力;(4)松解组织的粘连。
常用的牵引装置为牵引床,现有的牵引床包括固定床面、活动床面、床架 以及设置在床架上并与活动床面联接的牵引驱动机构,在固定床面和活动床面 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的固定带。
但是现有的牵引床体积大且重,较多地占用了房屋的空间,同时不便于运 输和携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颈腰椎牵引按摩床, 其轻便可折叠、体积小,能够在家里和办公室使用,能对腰背部进行按摩的颈 腰椎牵引床,实现牵引与背部按摩同时进行,既可按摩牵引,又能作为简易的 休息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式颈腰椎牵引按摩床, 包括头部床面、躯干部床面和臀部床面,头部床面和臀部床面为固定床面,躯 干部床面为活动床面,躯干部床面与牵引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部 床面通过可折叠伸缩连接杆分别与头部床面、臀部床面连接,臀部床面和头部 床面的底部设有折叠脚,在躯干部床面设置有按摩装置。
所述头部床面和臀部床面设有包容人体臀部和头部的凹形结构。
在臀部床面内设有伸缩垫脚部。
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微型电动机,在微型电动机上安装有卷绳滚筒,并配有 一条细软钢丝绳,细软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卷绳滚筒上、另一端跨过两个导轨轮 和颈椎牵引带相连而形成滚动轴链结构。
与现有技术的牵引床相比,本发明的牵引按摩床在躯干部床面安装有按摩 器,可对人背部进行按摩;牵引按摩床由可伸缩折叠连接杆连接,底部有折叠 脚,臀部床面和头部床面可与躯干部床面折叠成一体;在臀部床面内藏设有伸 缩垫脚部,拉开后供患者放置脚,形成简易的牵引按摩床或休息床。本发明折 叠起来轻便、体积小,存放和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牵引电路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按摩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折叠式颈腰椎牵引按摩床包括一种折叠式颈 腰椎牵引按摩床包括头部床面1、躯干部床面2和臀部床面3,头部床面1和臀 部床面3为固定床面,躯干部床面2为活动床面,躯干部床面2与牵引机构连 接,躯干部床面2通过可折叠伸缩连接杆4分别与头部床面1、臀部床面3连接, 在牵引机构的牵引下,躯干部床面2可分别向臀部床面3、头部床面1方向滑动, 臀部床面3和头部床面1的底部设有折叠脚8,在躯干部床面2设置有按摩装置 5。在头部床面1和臀部床面3还设有包容人体臀部和头部的凹形结构5,在臀 部床面3内还设有伸缩垫脚部11。在头部床面1和臀部床面3的凹形结构5符 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能比较好地包容、固定人体臀部和头部,使其不会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体育学院;李裕和,未经广州体育学院;李裕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08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