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型材表面喷涂成型氟碳木纹的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40780.1 | 申请日: | 2009-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6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 发明(设计)人: | 许浩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浩洪 |
| 主分类号: | B05D5/06 | 分类号: | B05D5/06;B05D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244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河村石荣***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喷涂 成型 氟碳木纹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型材涂装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在型材表面喷涂成型氟碳木纹 的工艺,该工艺适用于壁厚≥1.0mm的国标材型。
背景技术:
在本行业现有技术中,在型材表面成型木纹,一般都是利用油墨 转印木纹纹理,实践证明,这种生产工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由油墨转 印而来的木纹纹理极易出现粉化、褪色、易磨(擦)花、耐候时间短等 不良现象,因此给本行业的木纹转印工艺的发展使用带来了较大局限 性,无法大量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较强的耐候性、 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而且具有低磨擦性的在型材表 面喷涂成型氟碳木纹的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在型材表面喷涂成 型氟碳木纹的工艺,该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一、首先,型材在经过前处理 清洗之后,利用现有的竖式喷涂生产线喷涂第一涂PVDF氟碳粉末,该PVDF 氟碳粉末主要成份是由固体氟碳树脂结合无机陶瓷原料经研磨加工所产生 的200目固体粉末,然后,通过竖式喷涂生产线静电喷涂使PVDF氟碳粉末 均匀覆盖在型材表面,然后经150℃±10℃的中温,15min±3min的烘烤, 使PVDF氟碳粉末在型材表面形成胶化状态;
二、型材冷却之后进行第二次PVDF氟碳渲染面色粉末喷涂,本次喷 涂目的是使型材凹槽位形成木纹过渡颜色,使用不同颜色的表面PVDF氟碳 粉末,运用尼龙木纹刷由上至下垂直刷下,使型材凹槽位形成垂直、自然的 线条木纹效果,同时通过橡胶皮清除型材平面多余积渍的涂料粉末,然后经 150℃±10℃的中温,15min±3min的烘烤,使形成胶化状态,与第一层喷 涂粉末充分融合并使平面整洁光滑,为第三层液态PVDF氟碳漆作木纹滚印 准备;
三、型材经过第一次、第二次两次PVDF氟碳粉末喷涂之后,在竖式 喷涂线上,通过由电脑操作的木纹发生器把液态的PVDF氟碳漆利用PU滚 印原理进行型材的木纹喷涂,然后通过220℃±10℃的高温,40min±3min 的烘烤,使固体PVDF氟碳粉末和液态的PVDF氟碳漆充分融合、固化,最 终在型材表面得到氟碳木纹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得到的氟碳木纹涂层,具有以下优点:耐候 性:具有抵挡恶劣天气的超凡功能及不受臭氧的侵袭;耐紫外性:具有 抗紫外降解。抗粉化性能,长期保持固有颜色和光泽;耐化学品性:具 有抗酸、碱的侵蚀及不受空气污染、酸雨的侵袭;耐腐蚀性:氧、潮和 腐蚀粒子的渗透率低。能长期耐受恶劣的环境而不腐蚀;机械性能:具 有极佳的耐冲击性、耐磨性及优良的漆膜柔韧性;防霉、菌污损:耐湿 性优良是霉菌生长的非营养素;经济实惠性:极易保养,因为它具有不 会累积尘埃污垢的特性,因此可使建筑特的清洁工作和成本减至最低水 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PVDF氟碳木纹工艺具体操作如下:型材在经过前处 理清洗之后,利用全自动竖式喷涂生产线喷涂第一涂PVDF氟碳粉末氟 碳粉末主要成份是由固体氟碳树脂结合无机陶瓷原料经研磨加工所产 生的200目固体粉末。通过全自动竖式线静电喷涂使PVDF氟碳粉末均 匀覆盖在型材表面,然后经150℃的中温,15min烘烤,使PVDF氟碳 粉末在型材表面形成胶化状态。
型材冷却之后进行第二次PVDF氟碳渲染面色粉末喷涂,本次喷 涂目的是使型材凹槽位形成木纹过渡颜色。使用不同颜色的表面PVDF 氟碳粉末,运用特殊材料生产的尼龙木纹刷由上至下垂直刷下,使型材 凹槽位形成垂直、自然的线条木纹效果,同时通过特殊橡胶皮清除型材 平面多余(积渍)涂料粉末,然后经150℃的中温,15min烘烤,使形 成胶化状态,与第一层喷涂粉末充分融合使平面整洁光滑。为第三层液 态PVDF氟碳漆作木纹滚印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浩洪,未经许浩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07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