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批量培养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0284.6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8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严涛;曹文浩;严文侠;董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卫 |
地址: | 510301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批量 培养 网纹藤壶 金星 幼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批量培养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方 法。
背景技术
海洋污损生物(Marine fouling organisms)是海洋环境中栖息或附着在船舶 和各种水下人工设施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给投资者带来负效益的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污损生物在船舶上的附着会降低舰船航速,缩小 管道内径,改变金属腐蚀过程,甚至引发航标移位;在养殖设施上的附着会占 据某些水产养殖对象的有效附着面,妨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影响养殖对象的 生长发育;而且某些种类(如藤壶)的附着能力很强,一旦附着则难以清除。 因此,海洋污损生物的防除工作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而该方面的研究工 作需要有大量的污损生物幼虫作为测试对象。
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 Utinomi作为世界性热带和亚热带广布种,也 是我国华南沿海污损生物的优势种,同时具有很强的附着能力,因此,是海洋 污损生物防除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藤壶的生活史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为营 浮游生活阶段:从无节幼虫脱出卵膜到金星幼虫时断时续地探索和选择适宜附 着物体期间;其后为营固着生活阶段:从金星幼虫选好附着基,在其表面附着、 变态发育为藤壶幼体直至成体的阶段。从污损的角度来说,藤壶的危害始于其 幼虫附着变态之后。基于藤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附着机制,金星幼虫是开展海 洋污损生物防除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而且也可应用于生物附着机理和海洋环 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自2008年以来,有机锡防污涂料已在全球范围禁用,研究开发新型环保 防污涂料更为迫切,而相关防污剂筛选和防除测试工作的前提就是解决实验材 料——金星幼虫的来源问题。因此,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目前在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培养方面仅停留在小规模培养阶段,虽 然有研究已成功地培养出网纹藤壶金星幼虫,但其培养仅能为藤壶幼虫个体发 育研究提供材料,培养数量不大。对于人工大量培养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方法 和技术,迄今国内外均尚未见有关的研究与报道。
此外,由于金星幼虫短时间内就会附着变态发育成为藤壶幼体,因此,如 何在小水体中获得大量藤壶金星幼虫并将其妥善储存,有效延长其浮游阶段的 时间,提高其附着的同步性以满足测试工作需要,也是确保研制开发新型环保 海洋防污技术的关键。
现有技术公开过关于纹藤壶的培养方法,但(1)该种类生物与网纹藤壶 不同,其主要是北方海区污损生物优势种,而网纹藤壶是热带亚热带暖水种、 为华南沿岸海区代表性污损生物优势种;(2)培养纹藤壶过程中每24小时需 更换新鲜海水一次,增加了额外工作量;(3)纹藤壶培养的饵料为青岛大扁藻 (Platymonas helgolandica Kylin var.tsingtaoensis Tseng et T.J.Chang var.nov.); (4)培养是在无光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容易导致作为饵料的藻类沉底,妨碍 幼虫摄食;(5)该方法未探讨金星幼虫储存备用的方法,获得的金星幼虫需及 时用于研究测试,否则,金星幼虫很快出现附着变态;(6)20世纪70~80年 代开展幼虫培养与防除测试研究时均未进行生物统计分析,通常只设2个平行 重复样;而目前广泛采用的生物统计分析方法要求各组(包括空白组、对照组、 实验处理组)均需设置3~5个平行重复样,每个平行样中的幼虫数量为30个 左右,从而导致测试工作所需幼虫数量比过去大幅增加,一个批次培养所获得 的幼虫数可能满足不了测试实验所需数量。因此已有技术没有解决网纹藤壶培 养和储存的技术方案,而且网纹藤壶与纹藤壶是不同的两个物种,培养纹藤壶 幼虫的方法也不适合于网纹藤壶幼虫的培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人工生物培养技术, 能在小水体中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健康活跃的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大批量培养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待网纹藤壶的卵孵化为无节幼虫后,将无节幼虫置于有饵料的培养 介质中在黑暗环境中恒温培养;
(2)恒温培养过程中对无节幼虫进行间歇性光照;
(3)金星幼虫出现后即将其冷藏储存。
所述恒温培养的温度为29~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02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钢板彩涂线的焚烧炉
- 下一篇:日本红枫的组织培养快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