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张纸印刷机的传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0124.1 | 申请日: | 200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飚;康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飚 |
主分类号: | B41F21/00 | 分类号: | B41F21/00;B41F21/10 |
代理公司: | 汕头新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希南 |
地址: | 515031广东省汕头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张 印刷机 接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器的工作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单张纸印刷机上用的传接机构。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传接机构是指单张纸印刷机器上用以对印刷机构经过印刷作业的纸张进行接收和传送的工作机构,一般设置在印刷机构的压印辊后面,其结构包括收纸滚筒、传纸链条和咬纸牙排,收纸滚筒由转轴和二个分别固定在转轴两端的链轮盘构成,二个链轮盘同步驱动二根传纸链条,二根传纸链条上每隔一定距离便设置一横置的咬纸牙排,当一个咬纸牙排处在收纸滚筒上时,便可咬住从压印辊送出的一张纸,再随收纸滚筒的转动往后传送。印刷机器工作时,印版辊与压印辊配合实现印刷,压印辊与收纸滚筒配合实现印后传送,这个连续的衔接过程,使纸张沿着一个S形的轨迹运动。
目前普遍使用的单张纸印刷机的收纸滚筒上,其二个链轮盘的内侧除了中心转轴外,不设任何支撑物,可避免纸上未干的油墨受到碰触。当一张纸的印刷长度较短,在其被收纸滚筒上的咬纸牙排咬住时,在印版辊与压印辊之间的印刷已经结束,收纸滚筒的接收和传导就没有什么问题;但当一张纸的印刷长度较长,在其被收纸滚筒上的咬纸牙排咬住时,在印版辊与压印辊之间的印刷还没有结束,由于纸张在收纸滚筒上没有任何支撑,会产生飘动现象,往往致使后面进行的印刷就会产生墨杠和套印不准的问题。
为此人们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一种办法是加大压印辊的直径,使一般的印刷长度都能达到纸张被收纸滚筒上的咬纸牙排咬住时,在印版辊与压印辊之间的印刷已经结束,但加大压印辊直径,不但压印辊造价昂贵,而且整机体积要增大很多,其代价太高;另一种办法是在收纸滚筒的两个链轮盘内侧设置一些托纸小滚轮,小滚轮接触在纸张上没有油墨的纵向缝隙或区域上,但托纸小滚轮与纸张的接触是点接触,不能保证纸张沿着较准确的S形轨迹运动,所以避免产生墨杠和套印不准的效果并不不理想;又一种办法是德国专利申请DE102004031171.4号所披露的处理纸张的机械装置,其收纸滚筒采用在中心转轴上安装二个托纸盘的结构,也是接触在纸张上没有油墨的纵向 缝隙或区域上,能较好保证纸张沿着较准确的S形轨迹运动,避免产生墨杠和套印不准的问题,但由于托纸盘安装固定在两个链轮盘内侧的中心转轴上,其结构十分复杂,安装托纸盘和调整其位置均十分麻烦,且无法再增加托纸盘,使用上相当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解决上述产生墨杠和套印不准问题的办法所存在的造价昂贵、整机体积增大、作用效果不理想、结构复杂、安装和调整位置麻烦、无法再增加托纸盘等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单张纸印刷机的传接机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张纸印刷机的传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印刷机压印辊后面的一个收纸滚筒、二根传纸链条和若干个咬纸牙排,其中收纸滚筒由中心转轴和二个分别固定在中心转轴两端的链轮盘构成,二个链轮盘分别与二根传纸链条作驱动配合,若干个咬纸牙排间隔分别横置安装在二根传纸链条上,其特征是:所述收纸滚筒的二个链轮盘上,横置安装固定有二根或二根以上的支撑杆,支撑杆上安装固定有二块或二块以上纵置的托纸板,托纸板的顶侧面为圆弧面,托纸板滑动配合在支撑杆上并由锁紧结构与支撑杆相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锁紧结构可以是托纸板上带有紧定螺钉的突出部位、也可以是带有紧定螺钉的滑动配合在支撑杆上的滑套等,锁紧结构还可以是托纸板上在支撑杆配合孔处设一个可拆开的部位,并由锁紧螺钉将其锁紧在托纸板上,这样锁紧螺钉可使可拆开的部位在支撑杆配合孔上夹紧支撑杆,达到锁紧定位作用,这种结构也使不用拆卸支撑杆便可将托纸板安装到支撑杆上或拆离支撑杆。
上述技术方案的安装固定在收纸滚筒的二个链轮盘上的支撑杆,最好是安装固定在链轮盘盘面上二分之一链轮盘外径的同心圆外侧的区域内,以尽量减少托纸板高度,并尽量使托纸板的调整部位靠外,以进一步方便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压印辊,在其与印版辊和传纸辊配合点之间的辊面外侧处,可以设有导纸轮,以保证纸张在这一段辊面上紧贴辊面运行,可进一步改善产生墨杠和套印不准的问题。
上述技术方案的托纸板的顶侧面的圆弧圆心最好应处在收纸滚筒的轴线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飚,未经李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01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触指的内摩擦力检测工具
- 下一篇: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