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电芯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0000.3 | 申请日: | 200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0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曾建华;胡常青;周清;朱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汉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广东省珠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电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小直径圆柱锂离子电池电芯采用钢壳或铝壳作为电池的壳体材料,封口采用机械挤压密封或激光焊接密封,存在漏液率高,生产报废率高,安全性能差等问题,不适合在一些小型电子消费品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电芯以及相应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电芯存在的漏液率和生产报废率高、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铝极耳和镍极耳,将铝带或镍带切断成长度相等的片状,先进行除油、去污处理,然后进行表面抗氧化、抗腐蚀、以及清洗和干燥处理;选用改性的聚丙烯类或聚乙烯类树脂作为极耳胶通过热压方式固定在铝片或镍片的正反两面,自然冷却后,形成多个连接在一起的铝极耳和镍极耳;
(2)、将连接在一起的铝极耳和镍极耳裁切成单体,并将铝极耳和镍极耳分别与正极基体和负极基体焊接牢固,制作成正极片和负极片;
(3)、采用具有圆弧结构的模具冲压铝塑复合膜,得到具有双圆弧结构的铝塑复合膜;
(4)、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一起卷绕成卷芯;
(5)、将卷芯放入铝塑复合膜中进行两端面封口,得到封口的半成品电芯;
(6)、将半成品电芯进行烘烤,之后注入含Li+的电解液,搁置一定时间后进行预充电;
(7)、对化成后的电芯侧边进行抽真空封口,之后切除多余的铝塑复合膜,得到成品电芯。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铝带或镍带的厚度在0.07~0.37mm之间,单层极耳胶的厚度在0.07~0.29mm之间。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极耳胶是至少由一种聚烯烃类树脂组成,其粘流化温度在70℃~150℃之间。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极耳胶是由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粘流化温度的聚烯烃类树脂组成,不同组分的粘流化温度差值不超过40℃。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铝塑复合膜具有3~7层的层状结构,其厚度为80um~260um,其中至少含有一层厚度为20um~100um的线性低分子聚丙烯类或聚乙烯类树脂,一层厚度为15um~60um的尼龙,一层厚度为5um~20um的胶水涂层。
本发明的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电芯包括有外壳、正极片和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正极片由正极基极焊接铝极耳构成,负极片由负极基极焊接镍极耳构成,铝极耳和镍极耳分别为双面复合有极耳胶的铝片和镍片;所述的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一起卷绕成卷芯,外壳为具有双圆弧槽的铝塑复合膜,卷芯位于双圆弧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电池电芯的密封是通过极耳上的树脂和铝塑复合膜内层的树脂相互溶合实现的,使得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电芯的漏液率和生产报废率低;电池质量比能量高,安全性强好;与传统的钢壳和铝壳封装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相比,可节省了大量的开模费用和开模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多个连接在一起的铝极耳和镍极耳的示意图;
附图2为裁切成单体状的铝极耳和镍极耳示意图;
附图3为铝极耳和正极基极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4为镍极耳和负极基极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5为用于冲压铝塑复合膜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具有双圆弧槽的铝塑复合膜侧视图;
附图7为具有双圆弧槽的铝塑复合膜俯视图;
附图8为卷绕后的卷芯示意图;
附图9为卷芯放入铝塑复合膜中进行封口后得到的电芯示意图;
附图10为侧边进行抽真空封口后的电芯示意图;
附图11为切除多余铝塑复合膜后的电芯示意图;
附图12为成品电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体现本发明原理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电池电芯包括有外壳、正极片和负极片,其中,正极片由正极基极焊接铝极耳构成,负极片由负极基极焊接镍极耳构成,铝极耳和镍极耳分别为双面复合有极耳胶的铝片和镍片;所述的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一起卷绕成卷芯,外壳为具有双圆弧槽的铝塑复合膜,卷芯位于双圆弧槽内。
下面以直径为7.5mm,长度为40.0mm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电芯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及电芯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汉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汉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00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束权值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框架中承载晶片的金属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