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甜玉米加工副产物压捆发酵饲料及其规模化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39574.9 | 申请日: | 2009-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4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薛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晓宁 |
| 主分类号: | A23K1/14 | 分类号: | A23K1/14;A23K1/16;A23N17/00 |
| 代理公司: | 湛江市三强专利事务所 44203 | 代理人: | 庞爱英 |
| 地址: | 524025 广东省湛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甜玉米 加工 副产物 发酵饲料 及其 规模化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甜玉米加工副产物压捆发酵饲料,其特征是以甜玉米加工副产物玉米芯、玉米衣/秸秆为主原料,经粉碎揉搓、适度干燥、添加菌种与配料、混合搅拌、压型打捆、密封包装及固态发酵加工而成高密度饲料捆,饲料捆有方捆、圆捆两种形式。
2.一种甜玉米加工副产物压捆发酵饲料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加工工艺过程包括:甜玉米芯粉碎、玉米芯适度干燥、玉米衣/秸秆揉搓、添加菌种及配料、混合搅拌、压捆成型、密封包装、固态发酵。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加工副产物压捆发酵饲料,其特征是玉米加工副产物的原料来源与组成,以甜玉米罐头、速冻甜玉米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新鲜玉米芯、玉米果穗苞衣/秸秆、玉米粒加工残渣为主原料,以米糠或麦麸、豆粕粉、干花生壳粉或花生藤粉、食盐、石灰石粉为辅助原料,各种辅助原料的含水率均应≤10%。
4.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玉米加工副产物压捆发酵饲料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甜玉米芯的粉碎和甜玉米苞衣/秸秆的揉搓,甜玉米芯的粉碎和苞衣的揉搓均可通过秸秆揉搓机完成,玉米芯粉碎后粒度≤6mm,苞衣/秸秆需挤丝揉搓成细丝状,破坏其硬节,揉搓后丝状原料长度在50~200mm范围,粉碎后的花生壳粒度≤3mm,豆粕粒度≤1mm。
5.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甜玉米加工副产物压捆发酵饲料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大规模生产时粉碎玉米芯需经适度脱水干燥处理,干燥方式为:①在日处理量为≥200吨/日时采用多层带式穿孔连续干燥机低温干燥,通过干燥工艺制度和参数的调整优化,使物料温度控制在70~80℃范围内,有较大通气量,干燥后原料含水率55%~65%,亦可采用滚筒式干燥机等;②利用太阳能在晒场摊晒风干,视天气情况摊晒风干时间在8~16小时范围,摊晒过程中定时翻动,避免雨淋,干燥原料含水率60%~65%。
6.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甜玉米加工副产物压捆发酵饲料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原料组份搭配,具体按分为三种情况:
①粉碎后的玉米芯不经过干燥或晾晒,各原料组份重量比例为:玉米芯占75%,干花生壳花生藤粉占7%,发酵剂占0.025~0.04%,米糠或麦麸占4%,豆粕粉占10%,食盐占2%,石灰石粉2%;
②玉米芯粉碎后先经过适度干燥或晾晒,使含水率控制在≤75%范围,各原料组份重量比例为:玉米芯占80%,干花生壳花生藤粉占4%,发酵剂占0.025~0.04%,米糠或麦麸占4%,豆粕粉占8%,食盐占2%,石灰石粉2%;
③各原料组份重量比例:玉米芯占40%~70%,玉米苞衣占10~40%,干花生壳、花生藤粉占4~8%,发酵剂占0.04~0.06%,米糠或麦麸占4%,豆粕粉占6~10%,食盐占1.5%,石灰石粉1.5%,可用揉搓甜玉米青绿秸秆部分替代相应份量的玉米苞衣;日处理量大时玉米芯粉碎后要采用设备适度干燥,玉米芯脱水干燥后含水率≤75%,日处理量较小时适度晾晒、并适当加大干花生壳粉、花生藤粉、豆粕粉用量;
④粉碎玉米芯在原料总量中所占比例约低于30%,无需干燥或晾晒,各原料组份重量比例:玉米芯占20%~30%,玉米苞衣占48~58%,干花生壳/花生藤粉占8%,发酵剂占0.04~0.06%,米糠或麦麸占4%,豆粕粉占8%,食盐占1%,石灰石粉1%,可用揉搓甜玉米青绿秸秆部分替代相应份量的玉米苞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晓宁,未经薛晓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957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