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酒瓶内外釉层分别烧制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8610.X | 申请日: | 200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森镇;郭桂晓;郭洪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森镇;郭桂晓;郭洪花 |
主分类号: | C04B33/34 | 分类号: | C04B33/34;B65D85/72;B65D1/02;B65D23/02;B65D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1000广东省潮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酒瓶 内外 分别 烧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酒瓶,具体是一种陶瓷酒瓶的烧制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酒瓶的性能和外观要求都在不断提高。传统的陶瓷酒瓶生产方式中,一般都是采用一次施釉(酒瓶内外同时施釉),然后对内外釉层采用同一次或同一温度进行烧制。由于酒瓶内腔的釉层需要和酒液接触,就要求釉层必须质地密实,瓷化程度高,化学稳定性好,铅、镉等有害物质的溶出量小,达到防酒液渗透和挥发,卫生安全等效果;而酒瓶外表面的釉层主要是对酒瓶起到装饰作用,要求色彩丰富、鲜艳。内外釉层对所施的釉和烧制温度的要求不同,一次施釉烧制所制成的酒瓶很难同时符合安全卫生、坚固、美观等方面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学稳定性好、卫生、装饰优良且坚固耐用的陶瓷酒瓶内外釉层分别烧制的工艺。
本发明的陶瓷酒瓶内外釉层分别烧制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成型:将陶瓷泥料制成泥质酒瓶;
(2)干燥:对泥质酒瓶进行干燥处理;
(3)第一次施釉:对泥质酒瓶的内腔进行施釉,施的釉是适用于1250℃~1380℃烧制的瓷釉;
(4)第一次烧制:对经内腔施釉的泥质酒瓶在1250℃~1380℃下进行烧制;
(5)第二次施釉:对经第一次烧制的酒瓶进行外表面施釉,施的釉是适用于960℃~1200℃烧制的瓷釉;
(6)第二次烧制:对经外表面施釉的酒瓶在960℃~1200℃下进行烧制,制得成品。
还可以对上述制得的成品进行烤彩,即在酒瓶的外表面贴花或彩绘后在655℃~850℃下进行烤烧,制得装饰效果更加优良的酒瓶。
所述步骤(5)中施的釉是红色瓷釉。
本发明针对陶瓷酒瓶内外釉层的不同作用,对酒瓶内外选取不同的瓷釉和相应的烧制温度,同时制定特殊的烧制步骤,即先烧制高温釉层,后烧制低温釉层。通过高温烧制内釉层,使酒瓶内腔获得化学稳定性好、具有防渗透、耐腐蚀、卫生程度高的釉层,产品整体坚固耐用;而酒瓶外表面的釉层主要起到装饰作用,采用中、低温烧制的釉料,能取得丰富的色彩,同时节约生产成本。在低温釉层烧制中,因烧制温度较低,不会破坏已经形成的高温釉层,如果烧制程序倒置,则会适得其反。本发明制得的酒瓶质地密实,瓷化程度高,化学稳定性好,铅、镉等有害物质的溶出量小,达到防酒液渗透和挥发,卫生安全等效果,而且色彩丰富、鲜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将陶瓷泥料制成泥质酒瓶;对泥质酒瓶进行干燥处理;对泥质酒瓶的内腔进行施釉,施的釉是适用于1350℃烧制的瓷釉;对经内腔施釉的泥质酒瓶在1350℃的温度下进行烧制;对经烧制的酒瓶进行外表面施釉,施的釉是适用于1150℃烧制的瓷釉;对经外表面施釉的酒瓶在1150℃的温度下进行烧制,制得成品。
实施例2
将陶瓷泥料制成泥质酒瓶;对泥质酒瓶进行干燥处理;对泥质酒瓶的内腔进行施釉,施的釉是适用于1300℃烧制的瓷釉;对经内腔施釉的泥质酒瓶在1300℃的温度下进行烧制;对经烧制的酒瓶进行外表面施釉,施的釉是适用于950℃烧制的红色瓷釉;对经外表面施釉的酒瓶在950℃的温度下进行烧制;最后对酒瓶的外表面贴花或彩绘后在780℃的温度下进行烤烧,制得装饰效果更加优良的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森镇;郭桂晓;郭洪花,未经郭森镇;郭桂晓;郭洪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86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