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拱板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7529.X | 申请日: | 200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2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长青;朱奎 |
主分类号: | E02D27/01 | 分类号: | E02D27/01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3250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础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拱板基础。还涉及该拱板基础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拱板结构是形式简单的空间薄壁结构,承受空间力系作用,力的传递路线短,目前拱板结构主要用于上部结构。常用基础结构采用平板结构,平板结构结构型式简单,但与拱板结构相比结构刚度要差。另外拱板基础稳定性比平板结构强,可增加基础抗水平力、抗滑移及减少差异沉降等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拱板基础施工方法,该方法制造的拱板基础的刚度更好。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拱板基础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包括:
1)场地平整;
2)做好拱槽;
3)浇捣垫层;
4)支设拱板模板;
5)支设基础梁模板;
6)绑扎拱板和基础梁钢筋;
7)浇捣拱板混凝土;
8)浇捣基础梁混凝土。
其特征是:拱板半径与柱距或承重墙间距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拱板基础的施工方法制造的拱板基础具有更好的结构刚度,而且稳定性更好,因此可以增强此种基础的抗水平力、抗滑移及减少差异沉降等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拱板基础平面图
图2拱板基础剖面图
附图标志:1、拱板,2、地基土,3、基础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拱板基础基础板由多个截面呈拱形拱板1构成,拱板1的结合处设置拱板基础钢筋延伸段2,相邻拱板1之间浇注有基础梁。
本发明提供的拱板基础的设计步骤包括:
1)确定拱板半径。
根据柱距或承重墙间距确定拱板半径。
2)确定拱板挑出长度。
根据建筑物的总荷载和地基土的承载力,求得所需的基础底面积,进而初步确定基础各边的外挑长度,对外挑部分进行刚度验算,根据验算结果进行调整。最小外挑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a=3KbR/2Ecλ2h3
式中a为基础挑出长度;Kb为地基基床系数;R为拱板半径;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λ为折板基础的刚度特征系数,取0.6~0.7;h为拱板厚度。
3)确定拱板板厚。
根据拱板的抗弯、抗剪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板厚。一般情况下板厚取层数乘以3cm,且不小于10cm。对于端部山墙,考虑到反力集中和外伸拱板受力特点等影响,将其平均反压力乘以增大系数1.15,确保拱板的安全工作。
4)设置基础梁。
为了承受相邻拱连接处存在的不平衡水平力,减小受力后相邻拱缝的相对位移,在横墙下设置了贯通横向的基础梁。拱板基础端部应设通长封头梁,增强基础纵向刚度,承受软土上建筑物的整体弯曲作用,并承担交脊处的不平衡水平力,限制拱板折缝处横向变位。对于纵向墙下基础梁,应视建筑物的长度和地基的均匀性取35~70cm,基础梁截面高度必须满足截面边缘最大拉应力的限制条件。
5)确定基础配筋。
拱板纵向配筋是由悬挑部分的弯矩和第一内支座弯矩最小值控制。基础梁配筋需考虑拱板反力。在较大的门孔洞处要加强拱板配筋。
其施工方法包括:
实施例1:
1)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至设计标高,场地土平整时用压路机来回碾压,压到无痕迹为止。场地平整后要做好场地排水。
2)做好拱槽。
在地基土2上做拱槽,拱槽成型后校核尺寸,控制误差在10mm以内。拱槽完成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严防日晒雨淋和受水浸泡,避免拱槽变形。
3)浇捣垫层。
垫层采用C20细石砼,细石砼垫层厚度为50cm,将土胎尺寸误差尽可能消除在该垫层内。
4)支设拱板1模板。
拱板1半径与柱距或承重墙间距相同。根据拱板1的抗弯、抗剪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板厚。拱板1厚度取层数乘以3cm,且不小于10cm。
根据建筑物的总荷载和地基土的承载力,求得所需的基础底面积,进而初步确定基础各边的外挑长度,对外挑部分进行刚度验算,根据验算结果进行调整。
拱板1挑出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a=3KbR/2Ecλ2h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长青;朱奎,未经叶长青;朱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75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及医用图像处理方法
- 下一篇:1,3-烯炔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