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有机废气的光催化和微生物联用方法及设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7485.0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0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英;安太成;周林成;傅家谟;盛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84;B01D53/86;B01J2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裘 晖;李卫东 |
地址: | 51064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有机 废气 光催化 微生物 联用 方法 设备 应用 | ||
1.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光催化和微生物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
(1)物理除尘:通过集气罩收集有机废气,再经袋式除尘器将有机废气 中粒径大于2.5μm的颗粒物去除;
(2)光催化剂催化氧化:除尘后的有机废气进入光催化反应器,在负载 在活性炭纤维丝上的光催化剂的作用下,有机废气中的大部分挥发性有机物 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或矿化为CO2和H2O;
(3)微生物净化:经光催化剂催化氧化的有机废气进入生物滴滤塔中, 废气中残留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被降解;
步骤(2)中所述光催化剂为纳米TiO2或者纳米ZnO-SnO2复合氧化物光 催化剂;
步骤(3)中所述微生物为菌种B3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处理有机废气的光催化和微生物联用方法,其特 征在于:步骤(1)所述有机废气为苯系物有机废气;所述步骤(1)中收集 后的有机废气在进入袋式除尘器前,通过冷却装置冷却。
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处理有机废气的光催化和微生物联用方法的 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集气罩、袋式除尘器、光催化反应器和生 物滴滤塔;集气罩、袋式除尘器、光催化反应器和生物滴滤塔通过管道依次 相连;其中,袋式除尘器和光催化反应器之间依次接有风速压力表和风机;
所述光催化反应器为流过式光催化反应器;其中的光催化剂为负载在活 性炭纤维丝上的纳米TiO2或者纳米ZnO-SnO2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
所述生物滴滤塔内部设置1~6层填料层;
所述填料层是由微生物与填料组成,其中的微生物为菌种B350;其中的 填料为能负载微生物的有机多孔填料、无机多孔填料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混合 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处理有机废气的光催化和微生物联用方法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和袋式除尘器之间设置冷却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处理有机废气的光催化和微生物联用方法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多孔填料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多孔微球的一种或者两 种;所述无机多孔填料为多孔陶粒、拉西环或活性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混合 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处理有机废气的光催化和微生物联用方法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由拉西环和多孔陶粒按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组成:
拉西环 20~80%
多孔陶粒 80~20%。
7.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有机废气的光催化和微生物联用方 法的设备应用于工业有机废气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74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及切换处理装置
- 下一篇:湿热法灭活大豆疫霉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