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细锯口切割锯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6866.7 | 申请日: | 200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4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培秋 |
主分类号: | B27B5/075 | 分类号: | B27B5/0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8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细 锯口 切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切割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木工行业的发展,对木工硬质面材料的切割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技术通常采用单锯片式切割锯,此种切割锯不适用于硬质材料,现有技术采用双锯片式的切割锯,此种切割锯是在立柱上设置两个相对的锯片,两个锯片之间留有空隙,工作台设置在空隙对应的下方,但是此种切割锯切割装饰硬质面料板材时锯口上下棱边有掉块现象,不能很好的进行下一环节的生产,浪费较多的人工去修整锯口或报废材料,而且浪费锯片,缩短了了锯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割木材后木材锯口无任何裂缝的双锯片式精细锯口切割锯。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精细锯口切割锯,包括电机、锯片、机架,所述电机、锯片设置在机架上,锯片由电机带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两个锯片,两个锯片分别设置在切割位置的上方和下方,上、下锯片分别由独立的电机带动,上、下锯片以相反的方向转动对板材进行切割;所述两个锯片的轴心不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上锯片的最底端和下锯片的最顶端之间的水平重合距离为1-10mm,切割时两锯片相切于一点。
可选的,上锯片轴心和下锯片轴心所在的直线与上锯片的竖直中心线的夹角为15-75度。
可选的,所述切割锯还设有自动进料装置和工作台;
所述自动进料装置由电机、减速机和两条并行的输送带组成,所述输送带由链板固定在链条上构成,两条输送带之间留有用于切割的缝隙,电机带动减速机转动,减速机通过链条带动链板转动实现输送带的传动;
所述工作台设置在输送带下方,链板的转动带动工作台上的板材进入切割部位进行切割。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由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左右两个工作台组成,一边的工作台固定不动,另一边的工作台可以移动,随着板材的进入被带动向前移动。
可选的,所述自动进料装置中,在减速机和链条之间设置可控制链板松紧度的张紧轮。
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可调节链板高度的升降机,升降机由蜗轮和蜗杆连接而成。
可选的,所述机架与输送带接触的四个角的位置设置恒力弹簧。
可选的,所述上锯片的直径为350mm-400mm,所述下锯片的直径为250-300mm。
电源启动时,上锯片后的电机带动上锯片顺时针转动,下锯片后面的电机带动下锯片逆时针转动,同时,装置在机架上的另一台电机通过链条带动链板顺时针转动,带动工作平台上的木料进入切割区,由于上下锯片的轴心不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上锯片最低端到下锯片最顶端之间留有一定的水平重合间隙(间隙的大小在1-10mm之间可任意调整),切割时,两锯片相切于一点,实现完美切割。
本发明还可设置自动进料装置,实现进料的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在电机与链板之间设置减速机可防止链板进料太快,还可以防止切割结束后材料向前的惯性冲击。
为了适应不同厚度的板材,本发明还可以在机架上设置升降机,也可同时在机架与输送带接触的四个角的位置设置恒力弹簧。如果进入切割区的板材厚度是1-10毫米时,链板的高度不用调;当进入切割区的板材稍后时,恒力弹簧发挥作用,链板在弹簧的作用下提升,板材可以顺利进入,完成切割;如果进入切割区的木材过厚,此时恒力弹簧不起作用,通过调节升降机的蜗轮和蜗杆,提升链板的高度,使厚木材得以顺利进入切割区,完成切割。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精细锯口切割锯切割板材时,锯口无裂缝,大大降低对板材的浪费现象,节省了人工休整板材棱边的投入,为下一道工序奠定了基础,而且可以节省锯片,延长锯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精细锯口切割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精细锯口切割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精细锯口切割锯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培秋,未经刘培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68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