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频滤波器盖板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6050.4 | 申请日: | 200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0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胡智国;倪红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永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Q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1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滤波器 盖板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滤波器盖板的加工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频滤波器盖板的加工方法的改进,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铝合金盖板面的高精度加工方法:1)、下表面粗加工;余量,单边0.3mm;夹具,虎钳夹紧,人工操作;2)、上表面粗精加工一次性到位;粗加工时,单边余量0.15mm,顶面留余量0.1mm,最后面铣刀精铣到位;夹具,虎钳夹紧,人工操作;3)、下表面精加工;先侧边铣到位,再顶面铣到位;夹具,专用夹具,汽动控制;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产品的直线度、厚度很不稳定、成品合格率很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成品合格率高的高频滤波器盖板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频滤波器盖板的加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下表面粗加工;余量,单边0.3mm;夹具,虎钳夹紧,人工操作;
2)、上表面粗精加工非一次性到位;粗加工时,单边余量0.15mm,顶面留余量0.2mm,最后面铣刀精铣一刀,上表面仍保留0.1mm的余量;夹具,虎钳夹紧,人工操作;
3)、精加工;下表面精铣,留0.1mm加工余量;工件反身,上表面精铣到位;工件反身,下表面精铣到位;夹具,专用夹具;所述专用夹具,包含本体、3个螺钉定位孔,所述螺钉定位孔设置本体上,不共线;这样在加工一个面的时候不会受支撑面的平面度的影响,平面度可以达到逐步递减的效果;人工锁紧螺钉。
本发明方案的高频滤波器盖板的加工方法,采用专用夹具,这副夹具充分的运用了三点定位的原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每个支撑点也是螺钉的压紧点,这样在加工一个面的时候不会受支撑面的平面度的影响,平面度可以达到逐步递减的效果;平面度的变化能达到第一步0.10以内,第二步0.05以内,第三步0.025以内,而只要平面度在0.025以内工件的长方向的直线度也一定小于0.02,短方向的直线度小于0.01;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所述的高频滤波器盖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所述的高频滤波器盖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所述的专用夹具结构图;
其中:1、本体;2、螺钉定位孔。
注:A面为上表面;B面为下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高频滤波器盖板的加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下表面粗加工;余量,单边0.3mm;夹具,虎钳夹紧,人工操作;
2)、上表面粗精加工非一次性到位;粗加工时,单边余量0.15mm,顶面留余量0.2mm,最后面铣刀精铣一刀,上表面仍保留0.1mm的余量;夹具,虎钳夹紧,人工操作;
3)、精加工;下表面精铣,留0.1mm加工余量;工件反身,上表面精铣到位;工件反身,下表面精铣到位;夹具,专用夹具;所述专用夹具,包含本体1、3个螺钉定位孔2,所述螺钉定位孔设置本体上,不共线;这样在加工一个面的时候不会受支撑面的平面度的影响,平面度可以达到逐步递减的效果;人工锁紧螺钉。
本发明方案的高频滤波器盖板的加工方法,采用专用夹具,这副夹具充分的运用了三点定位的原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每个支撑点也是螺钉的压紧点,这样在加工一个面的时候不会受支撑面的平面度的影响,平面度可以达到逐步递减的效果;平面度的变化能达到第一步0.10以内,第二步0.05以内,第三步0.025以内,而只要平面度在0.025以内工件的长方向的直线度也一定小于0.02,短方向的直线度小于0.01;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永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永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60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