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芦荟大黄素的纯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5513.5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3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再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再新 |
主分类号: | C07C50/34 | 分类号: | C07C50/34;C07C46/1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21 江苏省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芦荟 黄素 纯化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芦荟大黄素的纯化方法。属药物生产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芦荟大黄素是蒽醌衍生物的单体,具有,被认为是具有多靶点功能的药物,抗肿瘤活性、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具有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炭疽、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生物体抗体产生;具有泻下作用,对人体有较强的泻下活性,对便秘和痔疮有特殊疗效;具有降脂减肥作用;具有使头发柔软而有光泽、轻松舒爽、去头屑的作用;可保护柚木免受白蚁的侵袭。目前在国外得到大量应用,同时它还是治疗骨关节病的良药——二乙酰大黄酸(双醋瑞因)、抗肿瘤良药——大黄酸、道诺霉素、阿霉素的主要原料。该产品在欧美国家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国内也开始得到应用。
芦荟大黄素一般都从天然大黄等中提取获得,对此已有专利报道(CN03153223.3、CN200610017742.0)。另外已有单位开始通过合成路线在生产大黄酸过程中获得芦荟大黄素(CN200580038713.6)。不论提取法还是合成法,对产品的精制步骤或者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或者采用层析柱法,或者采用重结晶法。对于前二者,存在设备投资大、实际操作不方便的缺陷;对于重结晶法,虽然芦荟大黄素可溶于乙醛、苯、乙酸乙酯、热乙醇、稀氨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水溶液,但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后再提取则杂质含量较大、纯化效果不佳,其余有机溶剂则存在溶解度偏低的问题,限制了单位产量的提高,能耗偏大。例如芦荟大黄素在1000毫升78℃(沸点)热乙醇中仅溶解5毫克,在1000毫升100℃左右热甲苯中仅溶解8~9毫克。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芦荟大黄素在有机溶剂存在溶解度偏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芦荟大黄素在有机溶剂溶解度较高的芦荟大黄素的纯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通过常规的化学精制方法,将粗品芦荟大黄素(HPLC含量70~90%)溶解于1,4-二氧六环,在73~76℃下形成饱和溶液(1000毫升该温度下热的1,4-二氧六环中可溶解35~42毫克芦荟大黄素),加入活性炭脱色0.5~1.0小时,过滤后降温至12~14℃(1,4-二氧六环凝固点为11℃),即析出橙色芦荟大黄素晶体(细针状),烘干(最好真空干燥,以使1,4-二氧六环溶剂去除彻底)后即得到芦荟大黄素精品(HPLC含量85~98%甚至更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找到了一种对芦荟大黄素溶解度较大的溶剂,通过常规的化学精制方法,将芦荟大黄素溶于该溶剂的方法对大黄酸加以精制,简便易行,极大地提高了产量,降低了能耗。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1、将70克芦荟大黄素粗品(HPLC含量89%)投入2000ml烧瓶,加入1800ml的1,4-二氧六环,搅拌,加温至74~75℃并保持该温度0.5小时使芦荟大黄素充分溶解。
2、在上述烧瓶中加入5克活性炭,继续保持74~75℃0.5~1小时。
3、将上述液体过滤后冷却至12~13℃后用布氏漏斗进行抽滤,滤饼用100ml的1,4-二氧六环冲洗三次。
4、将滤饼干燥(80~85℃)2小时后加以粉碎即得到纯化后的芦荟大黄素56.6克(HPLC含量98.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再新,未经黄再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5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