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呼吸道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4882.2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3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范欣生;俞晶华;唐于平;周玲;段金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8;A61P31/12;A61P11/00;A61K3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002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道 病毒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方的抗呼吸道病毒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 制备治疗抗呼吸道病毒中的应用,属于中医药领域中中药复方有效部位提取与应 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临床表现较为多 样,其中严重者呈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和心衰,甚至导致死 亡。呼吸道病毒易发生变异,从而时常发生一些新的疾病,对人类的生命构成威 胁,所以尤其引起广泛的重视。
中医药在两千多年与疾病做斗争的历程中,总结了系统的理论,积累了治疗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丰富经验,尤其是众多的方剂和用药经验,为我们今天运用中 医学理论和方药治疗这些疾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今临床大量病例显示,中医 药以辨证辨病结合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值得深入挖掘其科 学内容。但是目前对复方所具有的效应部位、效应成分,对呼吸道常见病毒的药 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仍然报道较少,这与广大患者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本发明涉及的中药复方是治疗“感冒风邪,鼻塞声重”经典名方三拗汤(《局 方》卷二)的类方。方中麻黄配石膏,清宣肺中郁热;杏仁宣降肺气;半夏、五 味子燥湿化痰、敛肺止咳,芽茶化痰除热,甘草合麻黄辛甘发散而解表,合杏仁 止嗽化痰而利肺。全方具有发散风寒,止嗽平喘的功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复方抗呼吸道病毒的有效部位及其 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防治呼吸道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该复方挥发油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工业化 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该复方挥发油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在防治呼吸道病毒制备药物 中的应用。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抗呼吸道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由中药复方的挥发油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 组成,所述中药复方为甘草4-40份,麻黄6-60份,苦杏仁10-100份,半夏10- 100份,生石膏20-200份,细茶(古籍中记载为细茶,此处的细茶可为红茶、绿 茶,泛指从茶树上采摘的茶叶)10-100份,五味子6-60份。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及根茎,产地内蒙古 杭锦旗;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草质茎,产地山西浑 源;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的成熟种子, 产地河北承德;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 茎,产地安徽;生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Gypsum Fibrosum主含含水硫 酸钙(CaSO4·2H2O),产地山东;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产地辽宁。以上药材均经南京中医药大 学中药鉴定教研室吴德康教授鉴定。
抗呼吸道病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药复方的挥发油部位的制备步骤 为:按重量,取甘草4-40份,麻黄6-60份,苦杏仁10-100份,半夏10-100 份,生石膏20-200份,细茶10-100份,五味子6-60份,粉碎后加药材质量10 倍量纯净水,振摇混合后,浸泡30~40min,连接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 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加热至沸腾,并保持110℃微沸8~10小 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30~40min,开启测定器下 端活塞,将水放出,静置1小时,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得挥发油为红黄色透明油 状液体,具有特殊浓郁香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48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