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冗余测量的智控涡轮流量计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4832.4 | 申请日: | 200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9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卞尧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西奥仪表测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20 | 分类号: | G01F1/20;G01F1/6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 进 |
地址: | 210042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冗余 测量 涡轮流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测量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冗余测量的智控涡轮流 量计。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应用,在城市、乡镇已经广泛地使用自来水、管道热水和管 道燃气,特别是天然气这一新能源的应用给用户带来了方便,现阶段天然气流 量测量仪表的种类较多,涡轮流量计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涡轮流量计的结构 紧凑、重复性好、范围度宽、精度高、元件零点漂移小,抗干扰能力好的特点得 到了在天然气流量计量领域上的广泛的应用。但是,普通涡轮流量计的缺点也 在天然气的计量过程中日益突出,主要是目前涡轮流量计的叶轮在卡堵时由于 不能测量和计量,造成计量数据和实际流量发生偏差,引起贸易纠纷,目前, 也有通过多加装一块相同仪表的方法来解决,但这种方法加装复杂、增加了多 处泄漏点、大大提高了设备购置的成本。因此普通涡轮流量计存在的问题需要 加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冗余测量的智控涡轮流量计,解决涡轮流量计 测控过程中,叶轮卡塞故障时不能连续计量,管线泄漏点多,检修不及时极易 产生贸易纠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一种可冗 余测量的智控涡轮流量计,包括壳体、叶轮、信号转换器和调节阀,叶轮安装 在壳体内,调节阀一体化安装在壳体的一端,信号转换器对测控信号进行处理, 还包括两只超声波探头,分别一体化地安装固定在壳体上。
两只超声波探头固定安装在叶轮和调节伐之间的壳体上,所述超声波探头 同壳体的轴向成45度角安装,分别安装在壳体径向的两侧,并且两只超声波探 头的轴向中心线对齐,保持在壳体轴向同一平面内。
超声波探头可以螺纹或焊接安装。
超声波探头可以实现对流体的流量进行冗余测量,当涡轮流量计出现叶轮 卡塞故障时,通过通用电路模块对涡轮流量计信号和超声波探头信号进行比对 后,实现用超声波探头继续计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一体化的涡轮流量计、调节伐和超声波探头结构, 实现在涡轮流量计叶轮卡塞故障时也能够连续计量,减少贸易结算纠纷,增加 涡轮流量计的检修反应时间,减少了流量测控管线的泄漏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定位壳,3-信号转换器,4-调节阀,5、6-超声波探头, 7-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可冗余测量的智控涡轮流量计,包 括壳体1、叶轮7、信号转换器3、调节伐4和超声波探头5、6。叶轮7设置在 壳体1内,调节阀4的阀芯设置在一段加长的壳体1内,定位壳2的一端与阀 芯所在的壳体1一端通过法兰连为一体,壳体1和定位壳2的另一端也设有法 兰以便和管道连接,调节伐4选择为电动调节伐,也可根据测控需要选择气动 或液动调节伐,超声波探头5、6同壳体1的轴向成45度角安装,分别安装在 壳体1径向的两侧,并且两只超声波探头5、6的轴向中心线对齐,保持在壳体 1轴向同一平面内,超声波探头5、6和壳体1通过螺纹连接,超声波探头5、6 自带保护套管,也可以给超声波探头5、6另设保护套管。
涡轮流量计的流量信号通过信号转换器3处理后结合二次仪表进行智能显 示、远传、通信和通过调节阀进行测控;超声波探头5、6平时处于通电冗余状 态,当涡轮流量计的叶轮7因为卡塞出现故障时,涡轮流量计信号和超声波探 头信号通过设置在信号转换器3中的比较电路模块进行对比,使信号转换器3 选择采用超声波探头5、6的测量值,从而不因涡轮流量计的叶轮7卡塞而中断 流量测量和累计,有利于争取检修时间而又不影响供料,消除流量计量误差引 起的贸易纠纷,另外超声波探头5、6在壳体1上一体化的安装结构很好地减少 了流量测量系统的泄漏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西奥仪表测控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西奥仪表测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48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