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温、窄缝条件下金属间隙、缺陷检测的涡流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3649.2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9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虎;刘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7/14 | 分类号: | G01B7/14;G01N27/90;G01H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温 条件下 金属 间隙 缺陷 检测 涡流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涡流传感器,属于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涡流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涡流原理以金属材料作为检测对象进行金属间隙、缺陷、振动频率等参数的检测装置。该装置具有检测精度高、元件简单易用,且不破坏检测对象的功能、表面质量等特点,在航空、仪器仪表、机械制造等行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电涡流传感器一般采用在单层线圈中通入激励信号,产生交变磁场使线圈阻抗发生变化,当阻抗为线圈到金属测量目标之间的距离的单值函数时,便可将位移量转化成电量实现间隙测量。当金属表面存在缺陷时线圈阻抗大小也受影响,因此同样可以实现金属缺陷的检测。采用单层线圈时由于磁阻高,为了达到某一自感量,需要的线圈匝数多,厚度较大,并且线圈分布电容大,要求输入信号频率较高,容易受到干扰。
对于常用的电涡流传感器,线圈一般采用漆包线绕制成螺旋状,由于铜线直径大、匝数多,传感器测头直径与厚度均超过6-10毫米,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检测,如窄缝(小于5毫米)、高温(300℃以上)条件下,由于测头尺寸大,难以达到检测位置;另外在高温下铜线绝缘层失效造成电气导通及线圈氧化,使测量结果失真、甚至不能测量。具体如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螺栓榫头、磁悬浮轴承间隙控制等场合,由于工作间隙小、条件恶劣、测量速度要求高,难以采用激光、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进行检测。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新的涡流检测方案,以实现窄缝、高温等条件下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常用电涡流传感器测头尺寸大,检测线圈高温下易失效、难以实现窄缝、高温条件下的检测要求,提出一种可以在窄缝、高温条件下实现金属间隙、缺陷检测的电涡流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通电平面线圈的互感实现。为保证测头的厚度、直径小于2-4毫米,微平面线圈为螺旋结构,采用UV-LIGA(紫外光刻电铸)技术制作,线圈线距小于30-50微米、线宽小于60-80微米、线圈厚度小于100微米。材质为电铸镍,可以承受600℃以上的高温。为提高线圈能量传递效率,采用电铸制造工艺制作了镍铁合金铁芯,铁芯中间有圆柱突起,侧边上均布着4个缺口作为引线。将两层微平面线圈与磁芯相叠加。两层微平面线圈分别作为驱动线圈与敏感线圈。其特征包括:
(1)、采用UV-LIGA(紫外光刻电铸)技术制作了微米尺度平面线圈;
(2)、采用电铸制造工艺制作了镍铁合金铁芯;
(3)、提出了两层微平面线圈与磁芯相叠加的电涡流传感器结构。
两层分别为驱动线圈与敏感线圈,两者之间采用绝缘材料实现电气隔断。每个线圈两端有引线引出,分别用来输入激励信号与检测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微平面线圈示意图。
图2是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标号名称:1、微平面线圈,2、驱动线圈,3、铁芯,4、敏感线圈,5、测量目标,6、绝缘层7、磁链,8、涡电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传感器微平面线圈的结构。材料为镍,采用紫外光刻电铸技术制作。
图2,为传感器工作原理,驱动线圈2与敏感线圈4安装在铁芯3中,在线圈两端输入交流激励信号,敏感线圈4中将产生感应电压信号,当测量目标5与传感器间隙变化或测量目标5表面存在缺陷时,敏感线圈4两端的信号将发生变化。通过读取敏感线圈4的输出信号,可以确定测量目标5与传感器的间隙大小或测量目标5表面缺陷信息。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1.首先制作出驱动线圈2与敏感线圈4,采用键合技术分别在线圈两端进行引线供输入激励信号、输出检测信号使用,线圈、铁芯尺寸可根据测量要求调节。
2.参考图3,采用电铸技术加工镍铁合金材质的铁芯3,控制铁成分在20%左右、铁芯厚度小于1毫米。对的铁芯3表面进行绝缘处理,把驱动线圈2装配到铁芯3中,再进行绝缘处理,将敏感线圈4装入。安装时注意将引线对准铁芯3边缘缺口。
3.将线圈、铁芯3及线圈输入输出引线固定至合适位置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36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