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波修复DDT污染土壤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32690.8 申请日: 2009-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1596542A 公开(公告)日: 2009-12-09
发明(设计)人: 郭照冰;张超;唐登勇;马建军;冯若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主分类号: B09C1/00 分类号: B09C1/00
代理公司: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立荣
地址: 210044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超声波 修复 ddt 污染 土壤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对受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特别涉及受滴滴涕(DDT,别名为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等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

背景技术

DDT是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之一。作为POPs的一大类别,有机氯农药是人们主动投放于环境中的使用量大、毒性强和污染广泛的一类化学污染物。DDT作为有机氯农药的典型代表,我国在20世纪60~80年代曾大量生产和使用,累计用量约40多万吨,占国际用量的20%。DDT的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决定了其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具有极大危害。研究表明,DDT具有神经毒性、肝脏毒性和生殖发育毒性,可以影响生物体的内分泌功能,具有典型的三致毒性。

由于DDT的使用受到控制,我国土壤中DDT残留量已有明显下降,但一些地区残留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对宁波市不同农田土壤DDT残留量检测中发现果园和旱粮地土壤中一次性DDT最高含量为5.64mg/kg和3.37mg/kg,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4.64倍和2.37倍。

DDT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还原脱氯法、化学氧化法、机械化学法、生物法等。物理修复技术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学修复技术往往涉及到需要昂贵的经济投入,而在具体应用时受到了一定的局限;生物修复技术时间较长;机械化学技术为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提供一种新途径与新方法。但DDT环境修复技术多数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技术比较少。如何研发新的处理效率高、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的技术,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土壤修复技术中存在的高二次污染风险、运行成本偏高及处理周期较长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波修复DDT污染土壤的方法,具有二次污染风险小、高效低耗及可操作性强的优点。

一种超声波修复DDT污染土壤的方法,是将含水量为15%~95%、DDT浓度为100~100000μg/kg的有机污染土壤浆体在超声波辐照条件下进行处理;超声频率为20kHz~500kHz,超声功率为50W~2.0kw;超声辐照时间为1min~2h。

所述超声辐照时间在1-30min内DDT去除效率高。

所述含水量为优选40%wt~95%wt,处理效果较好,含水量太低,处理效果不明显;有机污染土壤浆体的含水量大于60%wt时DDT去除效果明显。

所述的超声波修复DDT污染土壤的方法,其超声波可以由探头式设备或者槽式设备产生。

所述的超声波修复DDT污染土壤的方法,修复方法可实现现场修复。

所述的DDT污染土壤在超声处理之前,需要进行机械搅拌以得到均匀的土壤浆体,土壤浆体经由泵连续输送至超声反应装置,并依次流经超声反应中心区域。超声反应装置外套有冷凝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土壤中DDT等有机氯农药污染物去除速率快、矿化率高。因为超声波在土浆体系中具有超声空化与扰动效应,土壤颗粒可促进空化泡在其表面形成,土壤颗粒表面的有机质能吸附DDT,空化泡的崩溃产生的高温高压环境可实现土壤中DDT的高效去除。所以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与扰动效应可以快速去除土壤中的DDT等有机氯农药污染物。

2.无需向土壤中加入修复试剂,二次污染风险小,绿色环保,投资与运行成本低。本发明直接使用超声波空化与扰动效应对土壤中的DDT进行处理,所以无需像化学氧化修复法中一样另外加入试剂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更环保,成本更低。

3.超声修复DDT污染土壤易于现场操作。对DDT污染土壤,可以使用图2与管式超声反应装置,在污染现场直接对DDT污染泥浆进行连续处理,该技术特别适用于土壤点源污染或重污染区域,同时对土壤中其他含氯有机污染物的超声去除具有借鉴意义。

本发明经现场实验,选取了合理的工艺条件,处理效果明显。经实验确定超声辐照时间在1-30min内DDT去除效率高,理时间与DDT去除率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含水量为优选40%wt~95%wt,处理效果较好;含水量太低,处理较慢,处理效果不理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26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