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列式集成套管换热器脱卸清垢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32110.5 | 申请日: | 2009-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6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堰市泰怡金属网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F9/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50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列式 集成 套管 换热器 脱卸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具有清垢窗口的套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套管式换热器运行时,因套管的内管长期流淌热水介质,其内壁易积水垢,水垢层直接降低套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正常情况下,套管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就需要作必要的清垢处理,现有技术产品必须在停机状况下,通过整体拆卸,放掉冷媒后才能作内管有限清垢处理。由于结构的原因,清垢难度大、成本大。特别是螺旋式套管换热器,其内外管呈螺旋式套合结构,弯曲的内管积垢后无法深入内部作有效的物理清除。化学清垢可行,但时间太长,显得十分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产品难以物理清除内管积垢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卸方便、清垢操作容易的行列式集成套管换热器脱卸清垢结构。该结构清垢时不需放掉冷媒,大大地节省维修、保养成本。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行列式集成套管换热器脱卸清垢结构,它包括U形接管和C形接管顺序串连接横置的套管,以及短管、冷媒进口管、冷媒出口、进水管、出水管和底脚。所述套管行间由短管沟通,纵向置放的冷媒进口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套管相垂直。冷媒进口管分别与各列套管的顶部短管连接构成并联结构,进水管与各列最底层套管的进口端密封连接,出水管与各列顶部套管的出口端密封连接。其改进之处在于:U形接管两只接口与套管左端之间接头为可拆卸的密封连接结构。
上述结构中,U形接管的两只接口与套管左端之间接头为螺纹连接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U形接管的两只接口与套管左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容易、密封可靠、拆卸方便;
2、U形接管拆卸后,敞口的套管便于作内管清垢操作,清垢彻底,操作时间短;
3、U形接管拆卸后,仅敞开套管中的内管,不影响其他腔体所蓄的冷媒,大大节约维修、保养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有三行三列套管的实施例结构主视示意图,脱卸清垢结构设在图左侧。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设有三行三列套管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2和图3所示的行列式集成套管换热器脱卸清垢结构,它包括U形接管1和C形接管8顺序串连接横置的套管5,以及短管9、冷媒进口管3、冷媒出口4、进水管7、出水管10和底脚6。所述套管5行间由短管9沟通,纵向置放的冷媒进口管3、进水管7和出水管10与套管5相垂直。本实施例设有三行三列套管5,冷媒进口管3分别与三列套管5的顶部短管9连接构成并联结构,进水管(7)与各列最底层套管5的进口端密封连接,出水管10与各列顶部套管5的出口端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U形接管1的两只接口与套管5之间接头2为螺纹连接结构。正常情况下,U形接管1与套管5通过接头2锁紧。当运行一段时间后,因积垢原因使换热效率降低,在停机状况下作清垢保养,其程序如下:分别旋松各行各列的接头2,卸掉U形接管1,使套管5相配合的内管一端外露,分别将清垢工具从内管的敞口端伸入内部作物理性清垢,清垢结束后重新安装U形接管1。本发明中套管5的内管与其他腔体不相通,保养时内管一端敞开不影响其他腔体所蓄冷媒,所以说本发明具有维修方便、保养成本低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堰市泰怡金属网管有限公司,未经姜堰市泰怡金属网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21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手柄快夹棘轮扳手
- 下一篇:特大截面圆坯连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