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坯料轧制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2076.1 | 申请日: | 200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煜;陈云华;赵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鹏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0 | 分类号: | B21C37/00;C21D1/26;C21D11/00;B21B28/00;B21C3/18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2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坯料 轧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工业中的一种复合坯料轧制工艺,适用于由两种不同金属材料组成的复合坯料精密轧制成型。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市场急剧发场,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在有限的资源与强大的需求矛盾中,不能节流,如何开源就成了唯一的发展方向。利用一些成本低、资源蕴藏丰富的材料综合后性能可以代替高端材料的特点,将其以特殊手段复合成型,替代高端材料使用以达到提质降本、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包复材料一次铸造成形(谢建新等01109076.6)法、套管压缩法还是高温灌铸法,所获得的均为粗糙尺寸复合坯料,要将其运用到工业产品中,还必须经过产业化的精密轧制成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坯料轧制工艺,能够使得复合坯料尺寸精确度达到工业化要求,同时保证复合坯料的冶金结合面、塑性结合面或者是其他任何方式的复合坯料结合面无间隙产生。
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坯料轧制工艺,其加工步骤顺序如下:
a、综合考虑复合坯料中所有材料的延伸率、断面收缩率,选择相应圆形坯料或者是未达到粗轧要求的扁形坯料经压机压扁;
b、一次退火,具体方法为将压扁后的复合粗坯料置入一次退火炉加热至内外层金属综合最佳退火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以使得坯料内外温度均匀;
c、冷却一定温度后由自动送料机构经升降台运送到三辊机进行粗轧,由三辊轧机来回进行五次轧制,来回的过程由升降台操作上升和下降定位;
d、二次退火,具体方法为将经粗轧的坯料置入二次退火炉,加热至内外层金属综合最佳退火温度稍低,并保温一段时间,此保温时间比一次退火时间短;
e、冷却一定温度后进入母线拉拔控制成型机模具进行精密拉拔以达到精度要求;
f、表面处理,具体可用抛光机进行抛光。
所述工序中凡涉及到需搬运的环节,均采用混合气动系统和PLC程控机控制自动搬运;
所述b加工工序中加热温度,以铜铝复合坯料为例,加热温度为470~480℃,保温时间为30分钟;
所述c加工工序中,每完成一根坯料轧制过程均需对轧机的轧辊进行一次强制冷却,以免轧辊发生退火现象导致损坏;
所述d加工工序中,以铜铝复合坯料为例,加热温度为460~470℃,保温时间为13分钟;
所述e加工工序中,每轧制完成一定量坯料后,需对模具进行一次氮化,以保证模具强度,以铜铝复合坯料为例,初次氮化在产量达到一吨后,以后每完成二吨产量增强氮化一次。
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均采用自动送料机构和自动搬运系统,因而各工序中的高温坯料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且保证了产品加工质量的稳定性,工序中无固废产生,工艺合理,连续性好,缩短了生产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坯料轧制工艺,其加工步骤顺序如下:
a、综合考虑复合坯料中所有材料的延伸率、断面收缩率,选择相应圆形坯料或者是未达到粗轧要求的扁形坯料经压机压扁;
b、一次退火,具体方法为将压扁后的复合粗坯料置入一次退火炉加热至内外层金属综合最佳退火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以使得坯料内外温度均匀;
c、冷却一定温度后由自动送料机构经升降台运送到三辊机进行粗轧,由三辊轧机来回进行五次轧制,来回的过程由升降台操作上升和下降定位;
d、二次退火,具体方法为将经粗轧的坯料置入二次退火炉,加热至内外层金属综合最佳退火温度稍低,并保温一段时间,此保温时间比一次退火时间短;
e、冷却一定温度后进入母线拉拔控制成型机模具进行精密拉拔以达到精度要求;
f、表面处理,具体可用抛光机进行抛光。
所述工序中凡涉及到需搬运的环节,均采用混合气动系统和PLC程控机控制自动搬运;
所述b加工工序中加热温度,以铜铝复合坯料为例,加热温度为470~480℃,保温时间为30分钟;
所述c加工工序中,每完成一根坯料轧制过程均需对轧机的轧辊进行一次强制冷却,以免轧辊发生退火现象导致损坏;
所述d加工工序中,以铜铝复合坯料为例,加热温度为460~470℃,保温时间为13分钟;
所述e加工工序中,每轧制完成一定量坯料后,需对模具进行一次氮化,以保证模具强度,以铜铝复合坯料为例,初次氮化在产量达到一吨后,以后每完成二吨产量增强氮化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鹏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鹏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20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扁司根部圆弧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写字姿势纠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