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及其制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31707.8 | 申请日: | 2009-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2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姚小利;徐振明;林龙;陆小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13/02;C08K5/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黄嘉栋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流变 光泽 聚丙烯 树脂 及其 制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树脂,具体地说,涉及高光泽聚丙烯树脂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家电业正飞速发展起来,国内市场对家电外壳塑料的需求量正高速增长。高光泽的耐热聚丙烯材料由于其较高的刚性和耐热性,相对于ABS和HIPS的低廉价格,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家电外壳制造企业的青睐,被大量应用于电水壶、电饭锅等橱卫小家电的外壳注塑中。随着其综合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其使用空间也在不断扩大,日益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虽然有高光泽聚丙烯树脂材料开发的报道,如上海石化开发的HC9012、M1200HS,但其生产工艺是巴塞尔(Basell)的Spheripol工艺,即液相环管反应器+密相流化床反应器;而燕山石化开发的K1712虽是采用三井HYPOL工艺,但其融体流动速率是通过氢调完成的,不具有可控流变的特点。目前国内还未见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材料的相关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它由下列成分组成:
100份的均聚聚丙烯为基料,均聚聚丙烯的数均分子量为61235-65210,加入0.1-0.25份的加工助剂,0.15-0.2份成核剂,0-1.5份硬度调节剂,0.05-0.1份光泽度调节剂和1-12份过氧化物母料,所述的过氧化物母料是由100份均聚聚丙烯和0.1-0.65份过氧化物混合组成,调节加入过氧化物母料的量可改变该树脂的流变性。
上述的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所述的加工助剂是包括抗氧剂和卤素吸收剂。
上述的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所述的抗氧剂包括: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05-0.1份,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0.05-0.1份。
上述的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所述的卤素吸收剂为高纯度硬脂酸钙,用量0.05-0.1份。
上述的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所述的成核剂为:(3,4-二甲基二苄叉)山梨醇、亚甲基双(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羟基铝盐或对叔丁基苯甲酸羟基铝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上述的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所述的硬度调节剂是一种含Ca2+和Mg2+的无机混合物(CaCO3∶MgCl2=2∶1),它们的pH值为8-10,粒径300-400目。
上述的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所述的光泽度调节剂包括:聚乙烯蜡、聚丙烯蜡、液体石蜡或美国3M公司生产的有机氟类化合物dynamar中的一种或数种,用以改善材料挤出成型时的表面平滑度,提高材料的表面光泽度。
上述的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所述的过氧化物是过氧化二异丙苯或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
一种制备上述的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的方法,它是按配方将均聚聚丙烯基料、加工助剂、成核剂、硬度调节剂和光泽度调节剂混合后,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切粒,挤出过程中动态调节过氧化物母料的侧喂料加入量。
上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过氧化物母料按下法制备:取均聚聚丙烯100份,过氧化物0.1-0.65份,将上述两材料置于高速混合机中搅拌均匀,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即成。
上述的制备方法,加工过程中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转速为3-30rpm,制成的专用料熔体流动速率可从7-100g/10min。
本发明所制备的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热变形温度≥110℃)和较高的刚性(弯曲模量≥1800MPa)。由于采用可控流变技术,可以灵活的调节材料的融体流动速率,获得不同的加工特性。材料具有优异的成型加工性能、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可以缩短产品的成型加工周期、提高制品的表观性能、满足耐热制品的使用要求,适用于不同壁厚注塑制品的生产。
本发明的可控流变高光泽聚丙烯树脂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17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原蛋白膜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各向异性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