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触摸屏上文件操作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31675.1 | 申请日: | 2009-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9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63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屏 文件 操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触摸屏进行文件操作的方法,尤其是指通过压力来控制文件操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与信息领域的不断发展,触摸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个人数字助理(PDA)、液晶显示器(LCD)、银行、医疗器械等等各个领域,相关的用户界面都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操作。
现阶段,在触控式显示器上,一般是模拟鼠标的各种功能来实现在触控屏上的相应功能,如要选择一个目标物件,单击该物件就可实现,若要打开一个目标物件,双击该物件就可实现,还有拖拽、移动只需将手指单击选择目标物件后持续在触控屏上滑动,就可实现相应目标物件的移动,虽然通过以上手势就可实现文件操作的各个功能,但用户在使用时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在手指出汗或则有微小颤动时双击触控屏上的目标物件,就会经常出现手指双击后仍然没有打开目标物件的情况,其原因就在于用户在双击时必须精确的击打目标物件的同一位置而且两次击打的时间差必须恰当,如果两次击打的位置不同,或则两次单击之间的时间差比系统预设的时间差还长,那么两次击打则不会对目标物件产生任何响应,这样势必增加了用户的难度,也因为重复作业而浪费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需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新的操作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触控式屏幕上提供一种新的文件操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侦测是否有触控对象触碰触摸屏;(b)若侦测到任何触控对象,则记录侦测触控对象的个数、位置坐标及压力大小;(c)若侦测出触碰对象的压力持续增加且超过了预设临界压力值的大小;(d)开始执行类似于双击的命令。
本发明所述的文件操作的方法,形象的说是一种按键式开关,由于按键式开关是人们生活中习惯的用法,故此用户在使用时不但可以克服各种外界的不利因素,如手指颤抖或出汗等而导致不易实现双击的动作,而且增加了用户操作的准确性,故此也有效的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已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利用触碰对象在目标物件上施加压力来实现文件操作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利用触碰对象在目标物件上施加压力来开启文件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触控式显示屏上,首先侦测是否有触控对象触碰触摸屏,若没有侦测到任何信号,则计算机不会做任何动作;若检测到有触控对象如手指触碰,会同时侦测出触控对象的个数、位置坐标以及压力大小,然后记录侦测到的触碰对象的个数、位置以及压力大小,以开启一个文件为例,如若在某个目标物件处检测到了一个触碰对象如手指,则首先判断该触碰对象在触控屏上停留的时间,若手指触碰显示屏的时间T比临界时间To要少,即T小于To,所述临界时间To是指在计算机的程序中预先设定的数值,则计算机判断为单击的动作,会执行相应选择该目标物件的动作,若手指触碰到显示屏后并没有立即消失,而是持续在显示屏上滑动,则计算机判断为拖拽的动作,会执行将该目标物件拖拽移动到指定位置的动作,若手指触碰显示屏后即没有立即消失,也没有侦测到连续在显示屏上滑动的轨迹,反而侦测到手指在所选择的目标物件上持续施加的压力,这时,持续增加的压力P就会和临界压力Po做比较,且当压力P增加到超过一临界压力值Po时,即P大于Po,所述临界压力Po是指在计算机的程序中预先设定的数值,用户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调整,最后计算机执行类似于双击的开启文件的命令,这样就实现了利用手指在目标物件上的施压来控制文件的开启,这种方式类似于一种按键式开关,形象的说,这种利用压力来控制文件开启的方法类似于将一个按压开关设在目标物件处,轻松按压即可实现相关操作,由于按键式开关是人们生活中习惯的用法,故此用户在使用时不但可以克服各种外界的不利因素,如手指颤抖或出汗等而导致不易实现双击的动作,而且增加了用户操作的准确性,故此也有效的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以上所述通过压力来开启文件以实现双击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文件的开启,对于任何目前双击能够实现的功能,都可以通过压力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1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