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灯装饰圈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31391.2 | 申请日: | 200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斌;董伟;李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立万聚合体(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K13/02;C08K5/13;C08K5/524;C08K3/3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 地址: | 215009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灯 装饰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灯装饰圈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材料,特别涉及一 种不需要预先喷底漆,直接镀铝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工程塑料。
背景技术
车灯装饰圈材料过去一直以耐热的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材料 为主,近年来逐渐被PBT/PET(polybutylec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 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加矿物填充材料 所替代。PBT/PET类材料相对于耐热PC突出的优点是耐热性能好、成本低、 材料价格与耐热PC相比,成本降低40%左右。PBT/PET类产品还具有表面 光泽度高,加工稳定性好,良好的耐水解性及优异的流动性等特点,可实现 前大灯的反射镜和装饰圈的一体化。
在加工车灯装饰圈过程中,需要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对车灯装饰圈材料进 行金属化处理。真空蒸镀技术的工艺流程为:车灯装饰圈材料表面清洁→去 静电→喷底漆→烘烤底漆→真空镀膜→喷面漆→烘烤面漆→包装。在车灯装 饰圈材料上喷涂底漆主要是因为材料表面不够平整,如果直接镀膜则会造成 工件表面不光滑、光泽低、金属感差,并且会出现气泡、水泡等不良状况。 材料在经过喷涂底漆以后,不但塑料件表面变得光滑平整,而且杜绝了塑料 的吸水现象,从而使得真空蒸镀的镜面效果得以展现。
尽管通过喷涂底漆可以得到良好的电镀效果,但随之也会带来下列问题: 1、增加成本;2、增加单位制件的生产时间,生产效率降低;3、产品生产 工艺环节复杂,不良率增大;4、底漆溶剂挥发污染环境;5、无法达到一些 特殊设计效果(如皮纹设计)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灯装饰圈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材料,目的是解决 现有的车灯装饰圈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喷底漆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灯装饰圈用聚对苯 二甲酸丁二醇酯材料,由下列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材料组成:
受阻酚类抗氧剂 0.1%~0.5%;
亚磷酸酯抗氧剂 0.1%~0.5%;
聚乙烯蜡 0.1%~5%;
复合成核剂 0.1%~5%;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69%~98.6%;
滑石粉或高岭土 1%~20%;
所述复合成核剂是颗粒粒径为0.01~1微米的碳酸钙、二氧化硅、滑石粉、 膨润土、碳酸钠、碳酸钾、氮化硼中的至少一种与有机成核剂苯甲酸钠、山 梨醇二苄酯、硬脂酸钙、醋酸钠、对苯酚磺酸钠、对苯酚磺酸钙和苯酚钠中 的至少一种组成的复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为下列化合物中的一种、两种或者 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2,6-二叔丁基-4-甲酚(抗氧剂264);
十八烷基-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丙酸酯(抗氧剂 1076);
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酚)(抗氧剂2246);
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抗氧剂CA);
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
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苯(抗 氧剂330);
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均三嗪-2,4,6-(1H, 3H,5H)三酮(抗氧剂3114);
2,2’-硫代双(4-甲基-6-特丁基苯酚)(抗氧剂2246-S);
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抗氧剂300);
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
对苯二酚二苄醚。
2、上述方案中,所述亚磷酸酯抗氧剂为下列化合物中的一种、两种或者 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抗氧剂TNP));
亚磷酸二苯一辛酯(抗氧剂ODP);
亚磷酸三苯酯(抗氧剂TPP);
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抗氧剂PDOP);
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抗氧剂6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立万聚合体(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普立万聚合体(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13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度补偿装置及液晶显示模组
- 下一篇:安全警示配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