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烯啶虫胺和乙酰甲胺磷的杀虫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31087.8 | 申请日: | 2009-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4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仲汉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N57/28 | 分类号: | A01N57/28;A01N43/40;A01P7/00;A01P7/04;A01P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平 |
| 地址: | 2241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烯啶虫胺 乙酰 甲胺磷 杀虫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含有烯啶虫胺和乙酰甲胺磷 作为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农作物由于病虫害造成作物产量损失无法估量,而化学防治则是控制病虫 害发生的主要途径,为此每年均需要施用大量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以挽回作 物产量损失。近年来,虫害在农作物如水稻、果树、蔬菜、花卉以及多种经济 作物上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而且由于农药滥用,使害虫对农药的产生的抗性也 越来越严重,造成害虫防治效果逐年降低。因此,仍就需要更好的害虫防治效 果的农药品种。
烯啶虫胺具有高效、低毒、内吸、无交互抗性等特点,是优良的同翅目及 半翅目害虫防治药剂,可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棉花、黄瓜、茄子、萝卜、 番茄、马铃薯、甜瓜、西瓜、桃、苹果、梨、柑橘、葡萄、茶上防治各种稻飞 虱、蚜虫、蓟马、白粉虱、烟粉虱、叶蝉、蓟马等,对传统杀虫剂已产生抗性 的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至今烟碱类农药发展最新产品之一。
乙酰甲胺磷为内吸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可杀卵,有一定的熏 蒸作用,是缓效型杀虫剂,其基本杀虫原理是抑制昆虫乙酰胆碱酯酶。适用于 蔬菜、烟草、果树、棉花、柑橘、水稻、小麦,防治多种咀嚼式、刺吸式口器 害虫和害螨。如果与西维因、乐果等农药混用,有增效作用并可处长持效期。
农药的增效复配是扩大防治谱和提高防效的有效措施,虽然目前已有许多 采用螺螨酯和乙酰甲胺磷作为活性成分之一的杀虫组合物,迄今为止尚未未见 有将烯啶虫胺和乙酰甲胺磷二者作为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高效防治咀嚼式、刺吸式口器 害虫的多功能增效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通过对烯啶虫胺和乙酰甲胺磷杀虫特性的系统分析,充分利用两者 的优势互补,将烯啶虫胺和乙酰甲胺磷按一定的比例复配,获得一种新型高效 的多功能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对农业上的如菜青虫、蚜虫、稻飞虱、水 稻螟虫、桃小食心虫等咀嚼式或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同时该 组合物能有效抑制害虫对单一制剂(烯啶虫胺或乙酰甲胺磷)的抗药性产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烯啶虫胺和乙酰甲胺磷, 烯啶虫胺或乙酰甲胺磷为活性成分,其中烯啶虫胺与乙酰甲胺磷的重量比为 0.1~40∶0.1~50。
上述烯啶虫胺或乙酰甲胺磷的重量比优选为0.5~30∶0.1~40。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的剂型可以是乳油、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水分散粒 剂、水剂、水乳剂、胶囊剂、微胶囊剂、颗粒剂或可溶性粉剂剂型。
施用形式取决于特定的用途;在各种情况下,须保证他们的分散尽可能的 细微和均匀。
这些剂型可以用已知的方式制备,例如通过将活性化合物与溶剂和/或载体 混合,也可以采用乳化剂和分散剂来填充,如用水作稀释剂,也可以用其它的 有机溶剂作助剂。
适合用于此目的的助剂主要有:
溶剂如芳族化合物(例如二甲苯)、氯代芳族化合物(例如氯苯)、石蜡 (例如石油馏粉)、醇类(例如甲醇、丁醇)、酮类(例如环己酮)、胺类(例 如乙醇胺、二甲基甲酰胺)和水;
载体如研碎的天然矿物质(例如高岭土、矾土、滑石)和研碎的合成矿物 质(例如高分散的硅酸、硅酸盐);
乳化剂如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例如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烷基磺酸盐和 芳基磺酸盐);
分散剂如木素亚硫酸盐废液或加基纤维素。
适合的表面活性物质是木质素磺酸、萘磺酸、苯酚磺酸、二丁基萘磺酸的 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和胺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 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酸和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还有磺化萘和 萘衍生物与甲醛的缩合物,萘或萘磺酸与苯酚和甲醛的缩合物,聚氧乙烯辛基 苯基醚,乙氧基化异辛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 苯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醇,乙氧基化蓖麻油, 聚氧乙烯烷基醚,氧化乙烯缩合物、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酸聚乙二醇醚缩 醛,山梨醇酯,木质素亚硫酸盐废液、甲基纤维素和丙三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10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