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扣杯式落震试验台吊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0808.3 | 申请日: | 200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0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顾宏斌;刘晖;李鹏;陈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0 | 分类号: | G01M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扣杯式落震 试验台 吊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类起落架动力试验装置,是起落架落震试验台模拟飞机当量重量、装载起落架并与其组成落体系统的重要组件。
背景技术
起落架落震试验是模拟飞机着陆撞击的一种动力特性试验,通过落震试验台可以进行起落架系统研究、设计及验证。常见落震试验台为立柱式,主要由立柱框架、吊篮、起落架系统、收放机构、运动导向机构、地面冲击平台等组成。其中吊篮主要起模拟飞机当量质量、作为起落架的安装载体等作用。这里所谓当量重量是指依据规范将飞机的实际重量折算成落震试验的投放重量。
传统的起落架落震试验台吊篮一般均布置在起落架的上方,即起落架安装在吊篮的底板上(参见高泽迥《飞机设计手册》第14部:起飞着陆系统设计)。这种常规布局具有起落架装卸方便的优点,但同时有其不足之处:
1.吊篮周向刚度不易调整
实际飞机机身是柔性体而非刚性体,因此模拟飞机着陆过程的落震试验应当考虑机身柔性,特别是起落架安装在机翼上的场合,即要求模拟机身的吊篮刚度在垂直方向、周向均可调。目前许多传统的吊篮设计常常不考虑刚度可调,或者主要考虑对吊篮垂直方向刚度可调,对吊篮(机身)周向刚度的模拟还缺乏有效技术手段,通常采用局部刚度模拟器实现起落架接头连接部位结构变形的模拟,包括垂直和侧向刚度模拟,不考虑机体的总体变形(参见高泽迥《飞机设计手册》第14部:起飞着陆系统设计)。
2.吊篮结构刚度不足。
起落架落震试验过程中,当起落架机轮接触地面冲击平台时,由于机轮轮轴和吊篮重心可能不在同一个铅垂直线上,且落震试验往往需模拟侧偏着陆和机轮起转,会产生一个侧向力矩,通过安装在吊篮上的运动导向机构作用在立柱框架上。由于吊篮置于起落架的上方,导致该力矩较大,即作用在吊篮和立柱框架上的力会很大,导致吊篮结构等效刚度相对较小,对落震试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3.吊篮结构重量大
为克服刚度不足,往往采用对吊篮加强的办法,使得吊篮重量增大。当模拟小型飞机时,由于其所需投放的当量重量比较小,采用传统吊篮方案的落震试验台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4.结构高度高
由于吊篮置于起落架上方,吊篮将占用落震试验台的结构高度,对于小型飞机起落架,特别是大行程的舰载机起落架落震试验台而言,试验台结构高度与截面积的比值很大,将会增加落震立柱框架的挠度,由于落震试验是一冲击振动过程,必然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和误差。此外,由于是室内设备,落震试验台越高,安置试验台的厂房也将越高,会带来建设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起落架落震试验的扣杯式吊篮,这种扣杯式吊篮与传统型式的吊篮相比,具有侧向刚度可调、传力路径短,刚度大、可以模拟小飞机当量重量、节省落震试验台空间高度及建设费用的优点。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扣杯式吊篮,包括箱体、吊篮顶板、使该扣杯式吊篮做上下直线运动的导向装置、起落架固定装置以及刚度调节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固定在箱体的两相对侧面上,其中所述起落架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吊篮顶板的下表面上,所述刚度调节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扣杯式吊篮的内侧上,另一端与起落架外筒相连。
更进一步的是,本发明中的刚度调节装置为对称设置的至少一对连接杆,其倾角在-60°~+60°之间。
更进一步的是,本发明中的刚度调节装置为四个连接杆,一端联接在箱体底部四角,另一端联接在起落架外筒上。
更进一步的是,本发明中的连接杆采用刚性杆或者弹簧杆。
更进一步的是,本发明中所述吊篮顶板上还设置有吊杆,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吊篮顶板上。
更进一步的是,本发明的吊篮顶板上还固定有穿套砝码的砝码螺杆。
更进一步的是,本发明的砝码螺杆上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围板,将相邻砝码螺杆俩俩相连。
更进一步的是,本发明的箱体侧壁上还设置加强筋板。
更进一步的是,本发明的箱体侧壁上还设置加强角钢。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扣杯式落震试验台吊篮具有各向刚度可调、传力路径短,刚度大、可以模拟小飞机当量重量、节省落震试验台空间高度及建设费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扣杯式吊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起落架安装在扣杯式吊篮内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底视图。
图4是采用扣杯式吊篮的落震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08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