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气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0801.1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多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多能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8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62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炉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气化炉。
背景技术
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煤碳、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性资源因紧缺而致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大量的可利用的生物能源被浪费,这里所讲的可利用的生物能源主要但非限于的如砻糠、稻草、麦秸、王米秸杆、高粱秸杆和木屑等。特别是在农村,人们会不时地看到农民在田野将稻草、麦秸、油菜秸杆等直接就地焚烧,既影响环境,又浪费资源。中国农民的节俭意识和节能意识无疑是十分强的,然而,之所以会采用消极的方式将前述可利用燃料在田野化为灰烬,那是因为出于三个方面的无奈:一是由于农家生物燃料的燃烧值低,使用这种燃料会延长做餐时间;二是没有相适应的炉具;三是无人问津用作工业燃料和商业如宾馆、餐饮行业作为燃料。本申请人认为,缺乏适用的炉具是主要原因,因而有必要加以探索,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可使农作物的秸杆、木屑和砻糠等生物燃料有效地利用而藉以体现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生物气化炉。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生物气化炉,它包括一构成有基座、炉腔、和隔套的炉体,基座对应于炉腔的下方,侧部具有一清灰口,隔套构成于炉体的内壁与炉腔的外壁之间,并且与基座的过灰腔相通,而过灰腔与所述的炉腔相通,在炉腔的底部设有一炉垫;至少一个清灰口启闭装置,设在所述的清灰口上;一净化筒体,具有一滤料腔,该净化筒体的顶部设有滤料引入口,滤料引入口上配有一第一启闭门,净化筒体的底部构成有一焦油斗,焦油斗的底部配有一阀门,净化筒体的下侧部设有一滤料引出口,滤料引出口上配有一第二启闭门,所述的滤料腔的底部设有一滤料垫,该滤料垫与所述的焦油斗之间构成有一引气腔;一配接管,该配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的炉体连接并且与所述的隔套相通,另一端与净化筒体的下侧部连接,并且与所述的引气腔相通;一燃气引出装置,与所述的净化筒体相连结并且相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炉腔的下侧部敷设有耐火层。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耐火层为耐火砖或浇砌料。
在本发明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炉腔内还配有一带有手柄的压盖,在压盖上间隔开设有通气孔。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炉垫的一端探出于所述炉体并且连结有一炉垫致动装置,该炉垫致动装置包括一手把和一手把座,手把座固定在所述的炉体上,而所述的手把铰设在手把座上并且还与炉垫铰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所述的清灰口启闭装置包括第一压块、第一密封盖和第一螺杆,第一压块与第一密封盖通过配有第一螺母的第一螺杆联结,其中,第一密封盖位于所述清灰口的内侧,而第一压块位于清灰口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净化筒体的顶部还延伸有一安全口,安全口上设有一压力释放装置,该压力释放装置包括一导杆和一浮动盖,导杆与净化筒体的顶部固定,而浮动盖套置在导杆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安全口。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所述的第一启闭门包括第二压块、第二密封盖和配有第二螺母的第二螺杆,第二压块与第二密封盖通过第二螺杆联结,其中,第二密封盖位于所述滤料入口的内侧,而第二压块位于滤料入口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所述的第二启闭门包括第三压块、第三密封盖和配有第三螺母的第三螺杆,第三压块与第三密封盖通过第三螺杆联结,其中,第三密封盖位于所述滤料引出口的内侧,而第三压块位于滤料引出口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燃气引出装置包括第一引出管、鼓风机和第二引出管,第一引出管的一端与所述的净化筒体的顶部连接并且与滤料腔相通,另一端与鼓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接,第二引出管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炉体将生物材料如砻糠、木屑、植物秸杆干燥、裂解、氧化和还原后生成的CO(一氧化碳)气体供给净化筒体净化后由燃气引出装置引出使用,从而使生物能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并且还可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多能,未经黄多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08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