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脉输液速度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0773.3 | 申请日: | 200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0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爱尼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G01S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0022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输液 速度 检测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涉及药液滴速检测方法和装置,具体的说是静脉输液速度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提高患者的静脉输液疗效,光靠提高药物质量是不够的。静脉输液速度,直接关系到血药浓度变化,这就需要检测静脉输液速度。
现有技术中输液速度检测方法为光电式检测,其原理是:红外光发射和接收探头在输液器滴斗(莫菲氏管)药液平面附近,当药液在滴斗中滴落时,改变了红外线光通量,这个变化,被红外接收头获得,通过计算每一滴药液滴落的间隔时间,获得每分钟输液滴数,根据每滴药液的体积,换算每分钟输液量。但是,对于光电式检测方法,由于要适应背景光线大范围变化,灵敏度高,电路容易接收干扰,发生误判;而且,在特定的背景光线下,红外线接收头会发生信号扰动状况;另外,劣质荧光灯的光源照射会直接影响精度;还有,为了确保准确抓捕滴液数据,采用多组发光源和接收头,不仅增加了材料成本,而且增大了发射功率,因其光辐射大,光敏药物不易采用;同时,由于功耗大,便携式设备对电池的消耗大,不利于环保;另外,由于红外光发射光源在使用时,存在较大的功率老化问题,其器件寿命也存在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灵敏度高,不受外界光源影响,抗射频干扰能力强,无光辐射输出、电磁波输出功率小,低功耗的静脉输液速度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静脉输液速度的检测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电磁波发生器通过发射天线对输液器滴斗发射雷达波;
(2)电磁波接收器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经过输液器滴斗的雷达回波,并将所接收的雷达回波转换为药液滴落回波脉冲传给电磁波处理器,药液滴落回波脉冲产生步骤是:
①若电磁波接收器接收到的经过输液器滴斗的雷达回波和电磁波发生器发射的雷达波频率相同,即雷达波回波频率不改变,则无药液滴落回波脉冲;
②若电磁波接收器接收到的经过输液器滴斗的雷达回波和电磁波发生器发射的雷达波的频率之间存在多普勒频移,则有药液滴落回波脉冲;
(3)电磁波处理器按以下步骤进行电磁波处理:
①数字化药液滴落回波脉冲信号,得到药滴滴落信息;
②计算每一滴药液滴落的间隔时间,获得每分钟输液滴数,根据每滴药液的体积,换算每分钟输液量,即得到静脉输液速度;
③通过人机界面或通讯接口表达出静脉输液速度。
静脉输液速度的检测装置,包括电磁波发生器、发射天线、电磁波接收器、接收天线和电磁波处理器,发射天线与电磁波发生器相连,接收天线和电磁波接收器相连,电磁波接收器与电磁波处理器相连。
发射天线对输液器滴斗发射雷达波,接收天线接收雷达波,当滴斗内无药液滴落时,接收天线接收雷达波的频率和发射天线输出的雷达波的频率相同。当滴斗内药液滴落时,作自由落地运动的药液会吸收和反射雷达波,运动药滴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频率之间存在着称为多普勒频移的频率差异,多普勒频移值等于2倍目标相对速度除以雷达信号波长。利用多普勒频移特点,在强杂波背景中检测出运动药液目标。电磁波接收器将雷达发射波信号作为接收混频器的本振,与接收波混频检波,即可得到准确的药液滴落信息。通过计算每一滴药液滴落的间隔时间,获得每分钟输液滴数,根据每滴药液的体积,换算每分钟输液量。
本发明的优点是:1、高灵敏的非接触探测;2、不受温度、湿度、噪声、气流、尘埃、光线等影响,适合恶劣环境;3、抗射频干扰能力强;4、电磁波输出功率极小,能满足国家对电磁波泄露量要求,功率密度5毫米处约50μW/cm2,1米处约0.036μW/cm2;5、低功耗,适应长期连续可靠工作;6、对滴液响应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爱尼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爱尼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07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