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咔唑肟酯类光引发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30326.8 申请日: 2009-03-11
公开(公告)号: CN101508744A 公开(公告)日: 2009-08-19
发明(设计)人: 钱晓春;王兵;吴锁妹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8F2/46 分类号: C08F2/46;C07D209/86
代理公司: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凌霄
地址: 213011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咔唑肟酯类光 引发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引发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肟酯类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主要由不饱和树脂及其单体材料组成的光固化材料(光固化涂料、油墨、光刻胶、CF和BM),要使其能在紫外光、X射线或激光照射下发生聚合固化反应,必需添加光引发剂或增感剂。这些添加的光引发剂或增感剂能够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X射线或激光照射下,产生活性基团,激发光固化材料中的不饱和基团发生聚合反应,引起光固化材料的固化。

在光固化材料中,广泛应用的一些传统光引发剂有:安息香衍生物、联苯酰缩酮类、α,α-二烷氧基苯乙酮类、α-羟基烷基苯酮类、α-氨基烷基苯酮类、酰基氧化膦类、二苯甲酮/胺类、米氏酮、噻吨酮/胺类、胺促进剂、芳香重氮盐、芳基碘鎓盐和硫鎓盐、二茂铁和二茂钛类、六芳基二咪唑类、三氮嗪类及传统肟酯类等。由于这些传统的光引发剂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感光度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低)、溶解性差(透明度低和光刻残渣多)、氧气对光固化影响大及贮存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它们及感光材料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也极大的影响了感光材料的性能,特别是不能满足新一代大屏幕LCD关键部件BM和CF的制作要求。新型肟酯类光引发剂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肟酯类化合物的光化学特性最早出现在文献A.Wemer and A.Piguet,Ber.Dtsch.Chem.Ges.1904,37,4295中;而作为光引发剂的应用,最早则是出现在文献G.A.Delzenne,U.Laridon and H.Peeters,EuropeanPolymer Journal,1970,6,933-943中,商品名为DE-OS 179508和Agfa-Gevaert AG;曾较广泛商业应用的肟酯类光引发剂产品是QuantacurePDO,结构式如下所示:

这些传统的肟酯类光引发剂虽然光引发活性高,但由于热稳定性差,而逐步被工业应用所淘汰;肟酯类光引发剂的“复活”最早出现在文献R.Mallivia et al,J.Photochem.Photobiol.A:Chemistry 2001,138,193和文献L.Lavalée et al,J.Photochem.Photobiol.A:Chemistry 2002,151,27中,由于在肟酯化合物中引入了二苯硫醚或咔唑基团,这些基团中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和较强的分子内电子转移特性,因此极大的提高了这类肟酯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感光活性,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代表性的肟酯类光引发剂是OXE-1和OXE-2,结构式如下所示:

主要应用于制造大屏幕LCD显示器的BM和RGB,价格昂贵,并且其结构式已被国外公司申请保护,专利公开号CN99108598和CN02811675。

新型咔唑肟酯类光引发剂结构与OXE-2相似,但应用性能(感光度、热稳定性、溶解性)比OXE-2较优,可替代OXE-1和OXE-2广泛的应用与光引发材料特别是BM和CF的制造中去,提高和改善它们的性能,满足相关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咔唑肟酯类光引发剂感光度、热稳定性和溶解性相对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性能好的新型咔唑肟酯类光引发剂。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咔唑肟酯类光引发剂,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R基为带有环烷烃的脂肪链烃,环烷烃为环丙烷到环辛烷的脂肪环,连接环烷烃和酮基的是支链脂肪烃,链长一般为0~6个碳原子。具有该类结构的咔唑肟酯类化合物,是全新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光引发性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的原料为N-乙基咔唑,具有以下工艺步骤:

A、酰基化反应:N-乙基咔唑有机溶剂中在三氯化铝催化作用下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a3-R酰基-6-邻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其反应过程如下:

B、肟化反应:由制得的中间体a3-R酰基-6-邻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制成中间体b1-(6-邻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1-R酮肟,其反应过程如下:

C、酯化反应:由步骤B肟化反应中制得的1-(6-邻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1-R酮肟与醋酸酐反应制成咔唑肟酯类光引发剂,其反应过程如下:

在步骤A酰基化反应采用“一锅煮”的方式进行;反应温度控制在5~15℃之间,最佳反应温度5~10℃之间;反应物配比(摩尔比)最佳为1∶1∶1;反应溶剂可选用1~4个碳的卤代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03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