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被动式切丝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9230.X | 申请日: | 200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似刚;仇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1/04 | 分类号: | D02G1/04;B65H54/71;B65H6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06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式 切丝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中的切丝器,具体的说是在化纤长丝纺丝过程中将丝线捕住、切断的切丝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落筒假捻变形机在纺丝过程中,需要将化纤长丝通过卷绕机构绕到筒管上,以完成丝线的卷绕。当一个筒管满卷后,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机械动作组合自动更换筒管。在此过程中必须剪断长丝,停止卷绕,一方面将断丝送入吸丝装置,以便空筒管的生头,另一方面进行更换新筒管。
其中剪断长丝所用的装置称为切丝装置。通常切丝装置具有二种形式,一种是主动切丝,就是将捕捉到的丝固定位置后,由捕丝切丝装置动作将丝剪断,这类切丝装置一般由电子信号控制,其较适宜安装在丝的固定通道上,且价格比较昂贵。另一种是被动切丝,就是将捕捉到的丝直接往切丝器的刀刃上打去进行断丝,切丝器本身并不动作,这一类切丝器由于结构比较简单,且适宜安装在丝具有动态位置的丝道上,所以在自动落筒过程中大都采用此类切丝器。
目前所使用的被动式切丝器大都具有刀架、一把刀片、盖板组成,刀盖和刀架开有引丝槽,刀片刃口斜装在引丝槽上。当运动中的丝线被捕丝器捕捉住后,捕丝器将丝打入引丝槽,碰到刀片的刃口而被切断。这种切丝器的缺点是:1、引丝槽中只安装一把刀片,当丝束打入时没有直接打在刀片上而是打在引丝槽的另一边无刀片处,则丝束不能被瞬间有效切断。2、捕丝器采用回转式气缸,结构复杂、成本高。3、捕丝杆采用钢丝杆结构,当丝束较粗、强度较高时,丝束捕不住,断丝失败,从而引起自动落筒失败,机器无法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丝效果更好的被动式切丝器。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被动式切丝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刀架、切丝刀片,安全刀盖和捕丝器;所述切丝刀片斜装在刀架上,其刃口呈剪刀式,并与刀架、安全刀盖上的槽口形成引丝槽,将丝束打入引丝槽中的捕丝器安装在刀架的前面。
捕丝器的作用是将丝束打入引丝槽中,以便丝切断,所以捕丝器的捕丝效果好坏是保证丝束切断的关键。为了保证捕丝器能顺利捕捉住丝束,捕丝器采用气动控制。
所述的捕丝器包括捕丝杆、气缸、气缸底座和弹簧;所述的气缸安装在气缸底座上,捕丝杆通过支轴安装在气缸底座上,捕丝杆的前端下边缘开有捕丝的槽孔,后端下边缘上的凸台搁置在与活塞相连的搁槽中。
为了保证捕丝杆捕丝动作结束后依靠弹簧力迅速复回,在气缸底座的底端与弹簧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捕丝杆钩住,以便捕丝杆跟随气缸的上下升降而绕支轴上下摆动捕丝。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快速捕住丝并切断丝,断丝成功率高、结构简单、产品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结构的发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本发明所述的被动式切丝器,包括刀架7、两片切丝刀片6,安全刀盖5和捕丝器;将二片切丝刀片6的刃口剪刀式交叉斜装在刀架7上,并与刀架7、安全刀盖5上的槽口形成引丝槽4,为了保证捕丝器能顺利捕捉住丝束2,捕丝器采用气动控制。
捕丝器包括气缸底座11、气缸14、捕丝杆8和弹簧9;其中气缸14安装在气缸底座11上,捕丝杆8用支轴10安装在气缸底座11向上延伸的凸台上,捕丝杆8的前端下边缘开有捕丝的槽孔,后端下边缘的凸台搁置在与活塞18连成一体的捕丝杆搁槽13中,以便捕丝杆8跟随气缸14的上下升降而绕支轴10上下摆动捕丝。
当机器要落筒时,发出信号,控制阀17打开气源,通过气管16进入进气口15,使气缸14中的活塞18向上运动,搁置在与活塞18连成一体的捕丝杆搁槽13中的捕丝杆8被抬起(当时丝束2是在捕丝杆的上方),因丝束2是通过横动导丝器19以交叉卷绕的方式卷绕在卷绕筒管12上,丝束2在卷绕过程中形成一个摆动三角区域,当丝束2移动到捕丝杆8的下方时,气源控制阀17关闭,气缸活塞18向下运动,带动捕丝杆8向下摆动,与此同时在弹簧9的作用下,捕丝杆8上的捕丝孔捕住丝束2,并快速将丝束2打入引丝槽4中的切丝刀片6的刃口上,在双刀片的作用下快速切断丝束2,断开的丝束2一端通过吸丝口3吸入吸丝装置1中,以便换筒后生头,保证了自动换筒管的顺利进行。
图中标号分别表示:1、吸丝装置;2、丝束;3、吸丝口;4、引丝槽;5、安全刀架盖;6、切丝刀片;7、刀架;8、捕丝杆;9、弹簧;10、支轴;11、气缸底座;12、卷绕筒子;13、捕丝器搁槽;14、气缸;15、进气口;16、气管;17、控制阀;18、活塞;19、导丝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92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