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老龄秤锤树的组织培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8720.8 | 申请日: | 2009-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5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宫庆华;蒋泽平;史爱玲;杨波;窦全琴;黄利斌;刘训金;何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陵园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C12N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建林;薛伯奇 |
地址: | 210014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老龄 秤锤 组织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养组织进行快速繁殖的方法,具体为老龄秤锤树的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秤锤树,英文名:Weighttree,学名:Sinojackia xylocarpa Hu,隶属安息香科秤锤树属,为我国北亚热带东部特有树种。秤锤树枝叶浓密,色泽苍翠,初夏盛开白色小花,洁白可爱,秋季落叶后宿存的悬挂果实,宛如秤锤一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由于秤锤树种子自然状态繁殖极其困难,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树种。国内外学者对该树种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如花粉的形态研究、花粉的超低温储藏、植物地理分布、叶片脉序比较、生物学特性与种子繁殖、种子休眠与萌发,扦插、嫁接、组培快繁,以及分子手段探讨其系统学位置等积累了不少资料。在现有繁殖技术中,组织培养的方法已有报道,但报道中研究对象为3-5年生的幼龄秤锤树,采用原有方法对南京中山陵风景区明孝陵60年生的老龄大树开展组织培养研究未能成功。原因是利用原有方法培养时,发现外植体启动培养困难、增殖系数低、不生根等问题,说明原方法进行老龄秤锤树组织培养的主要技术环节有明显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老龄秤锤树的组织培养方法,提高培养的成活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老龄秤锤树的组织培养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1):外植体的接种
采用经选育的老龄秤锤树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经70%酒精消毒50秒,再用添加Tween-20 1-2滴/100毫升的0.1%的升汞溶液消毒10-12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5次,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
(2):芽苗培养
在超净的工作台上,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接种在经消毒的含有启动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先将其置于黑暗条件下10-15天后,再置于普通日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下,每日光照15小时,温度20-25℃、湿度为50%-60%,培养45天,分化长成试管芽苗,
所述的启动培养基由以下重量含量的原料组成:
每升基本培养基含:
玉米素(ZT)1.0-2.0毫克;
6-苄基嘌呤(BA)0.5-2.0毫克;
α-萘乙酸(NAA)0.01-0.2毫克;
(3):增殖培养
将上述(2)步中长成的芽苗,剪切,转接于经消毒的含有增殖培养基的三角瓶中,进行增殖培养,不断增殖,视繁殖生产需要达1500-2000瓶进入下一步,
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为:
每升基本培养基含:
玉米素(ZT)1.5-2.5毫克;
6-苄基嘌呤1.0-2.0毫克;
α-萘乙酸(NAA)0.01-0.1毫克;
柠檬酸(Citric acid)50-100毫克;
(4):壮苗培养
将(3)中培养的试管芽苗,剪切,接种于经消毒的含有壮苗培养基的三角瓶中,进行壮苗培养,35天后进入下一步。
所述的壮苗培养基为:
每升基本培养基含:
玉米素(ZT)0.5-1.0毫克、
6-苄基嘌呤0.5-1.0毫克、
α-萘乙酸(NAA)0.05-0.2毫克
柠檬酸(Citric acid)50-100毫克。
(5):生根培养
将(4)步中的试管壮苗,去掉基部愈伤组织和部分叶片,留3-4片叶片,接种于经消毒的含有生根处理产生根原基培养的培养基的三角瓶中,进行生根培养7-10天。
所述的生根处理产生根原基培养基为:
每升基本培养基含:
α-萘乙酸(NAA)0.3-0.8毫克;
吲哚乙酸(IAA)0.5-1.0毫克;
柠檬酸(Citric acid)100-150毫克;
(6):移栽
将(5)步生长的带有根原基的无根小苗,取出清洗,移栽到含有泥炭和黄土体积比为泥炭∶黄心土=1∶1的基质中,浇透水,保持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前7天遮光70%,后逐渐见光,20天后生根成活,生根率达90%以上,45天左右,全光照。
上述老龄秤锤树的组织培养方法,所有培养基其pH值均调至5.8左右,所述的基本培养基配方见表1。
表1每升基本培养基中含有物质种类和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陵园管理局,未经中山陵园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87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禽蛋尺寸及蛋形指数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嵌入式灯具的自动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