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元醇醚酯的合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28448.3 | 申请日: | 2009-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5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宝;刘准;曹惠庆;吴逊;何长碧;吴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怡达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67/08 | 分类号: | C07C67/08;C07C69/7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 军 |
| 地址: | 21003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元 醇醚酯 合成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元醇醚酯的合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二元醇醚和脂肪酸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和低毒共沸脱水剂作用下,进行直接酯化反应生成二元醇醚酯的合成方法。
二、背景技术
二元醇醚酯分子中既有醚键,又有酯的结构,这两部分官能团既相互制约排斥,又各自起到其固有的作用,对非极性物质和极性物质都有一定的溶解能力,总的溶解能力应该说是多种官能团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可溶解小分子有机物,有机大分子物以及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物,又可不同程度地与水或水溶性化合物互溶,具有一般有机溶剂所不具备的性能,其溶解能力优于二元醇醚。
二元醇醚酯应用领域主要有:1、应用于涂料,特别作烤漆溶剂,广泛用于汽车工业和家电工业。2、胶片工业,作三醋酸纤维素片基的增塑剂,提高片基的耐折次数,并赋予低温抗脆性能。3、皮革工业鞣剂的溶剂,可提高皮革的柔软性,保持良好的色泽。4、纺织染整助剂溶剂,5、印刷油墨溶剂;精细搪瓷制品用辅助溶剂。
二元醇醚酯合成方法主要为直接酯化法,直接酯化法是技术非常成熟的酯生产工业化方法。该反应的催化剂通常为酸性催化剂,主要有磷酸、盐酸、浓硫酸、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等,主要用浓硫酸或对甲苯磺酸。
由于直接酯化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副产水通过使用能与水形成共沸的试剂除去,这种试剂称作共沸脱水剂。当共沸物被冷却后,共沸脱水剂必须可以从水中分离出来以便于回收和循环使用。目前常用的共沸脱水剂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环己烷等。苯、甲苯的分水效果最好,但其毒性大,对人的健康有害;对于二甲苯、乙苯、环己烷,无论反应过程的条件如何调节,都会夹带大约10%左右的反应物,它们是不理想的共沸脱水剂。
在目前技术中直接酯化法的反应温度在80~150℃,在酸性催化剂和共沸脱水剂存在下直接进行酯化反应;酸催化剂均采用磷酸、盐酸、浓硫酸、氯磺酸、草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等;由于直接酯化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副产水通过使用能与水形成共沸的试剂除去,这种试剂称作共沸脱水剂。当共沸物被冷却后,共沸脱水剂必须可以从水中分离出来以便于回收和循环使用。目前常用的共沸脱水剂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环己烷等。苯、甲苯的分水效果最好,但其毒性大,对人的健康有害;对于二甲苯、乙苯、环己烷,无论反应过程的条件如何调节,都会夹带大约10%左右的反应物,它们是不理想的共沸脱水剂。
CN1515537介绍了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的合成方法,以丙二醇甲醚和醋酸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和共沸脱水剂存在下直接酯化合成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共沸脱水剂是丁醇或醋酸丁酯,共沸脱水剂毒性低,使用安全,对生产环境污染低,达到了清洁生产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的目的。对于二元醇醚与脂肪酸直接酯化法制备二元醇醚酯清洁合成工艺,其核心是选用适宜的低毒或无毒的共沸脱水剂,确定合理的反应条件,以提高酯化反应的活性、选择性与酯化收率;而该共沸脱水剂存在的缺点是在水中溶解度相对较大、水解速度相对较快,由此使得反应时共沸脱水剂损耗多。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元醇醚酯的合成方法,其使用的共沸脱水剂与醋酸丁酯相比,在水中溶解度小及水解速度较慢,有利于降低反应时共沸脱水剂的损耗。
本发明技术内容为,一种二元醇醚酯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二元醇醚和脂肪酸为原料,反应温度在80~180℃,在酸性催化剂和共沸脱水剂存在下直接酯化合成二元醇醚醋酸酯;酸性催化剂为磷酸、盐酸、浓硫酸、氯磺酸、草酸、对甲苯磺酸和甲磺酸中的一种,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05~1%,其特征为:脂肪酸和二元醇醚的摩尔配比为1.0∶0.8~1.5;共沸脱水剂是醋酸异丁酯或醋酸仲丁酯,共沸脱水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5~30%。
在上述合成方法中,二元醇醚为乙二醇甲(乙、丙、丁或苯)醚、二乙二醇甲(乙、丙、丁或苯)醚、丙二醇甲(乙、丙、丁或苯)醚或二丙二醇甲(乙、丙、丁或苯)醚;脂肪酸为醋酸、丙酸或丁酸。
在上述合成方法中,适宜的反应温度为100~140℃,最佳的反应温度为120~140℃,反应物系始终保持在沸腾状态,至反应分出的水达化学计量值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江苏怡达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林业大学;江苏怡达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8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