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辅助触点的永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28387.0 | 申请日: | 2009-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4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林鹤云;房淑华;汪先兵;金平;毛万镈;任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H47/18 | 分类号: | H01H47/18;H02H3/247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学成 |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辅助 触点 永磁 接触器 控制 装置 | ||
1.一种具有辅助触点的永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由滤波模块(1)、过压保护模块(2)、整流模块(3)、延时断电模块(4)、欠压保护模块(5)、断电信号判断模块(6)和具有辅助触点执行模块(7)依次串联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电信号判断模块(6)由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九稳压二极管D9、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九电阻R9、第五电容C5和第一三极管Q1组成,其中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分别与欠压保护模块(5)的正输出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与具有辅助触点执行模块(7)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欠压保护模块(5)的负输入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九稳压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后与具有辅助触点执行模块(7)的第四输入端连接,第九稳压二极管D9的阴极分别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具有辅助触点执行模块(7)中的第三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具有辅助触点执行模块(7)中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辅助触点的永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保护模块(5)由第五二极管D5、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八稳压二极管D8、第二VMOS管Q2和第十二极管D10组成,其中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分别与延时断电模块(4)的正输出端、断电信号判断模块(6)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第五电阻R5串联,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延时断电模块(4)的负输出端、第十二级管D10的阳极连接,第十二级管D10的阴极分别与第二VMOS管Q2的漏极、断电信号判断模块(6)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五电阻R5、第四电容C4、第八稳压二极管D8并联在第二VMOS管Q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辅助触点的永磁接触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辅助触点执行模块(7)由第八电阻R8、第六电容C6、接触器线圈J、第十一二极管D11、第三VMOS管Q3和辅助触点J2组成,其中第八电阻R8的一端分别与断电信号判断模块(6)的第一输出端、线圈J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VMOS管Q3的漏极、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连接,第三VMOS管Q3的栅极与断电信号判断模块(6)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与第三VMOS管Q3的源极连接后分别与断电信号判断模块(6)的第四输出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与线圈J的另一端连接后与断电信号判断模块(6)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辅助触点J2与第六电容C6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83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