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地、楼梯两用助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27397.2 | 申请日: | 2009-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7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伟;刘娟秀;吴益飞;郭健;郭毓;樊卫华;李胜;胡维礼;姜君;李睿;丁潜;吴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G5/06 | 分类号: | A61G5/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地 楼梯 两用 行装 | ||
1.一种平地、楼梯两用助行装置,包括车身[1]、四个平地滚轮[5]、固定支架[7],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两组组合支撑杆及其传动机构[2]、四组爬楼梯机构[3]、两组机械传动及切换机构[4]、执行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6],两组机械传动及切换机构[4]分别位于助行装置左右两侧的固定支架[7]内,车身[1]左后方的爬楼梯机构[3]和车身[1]左后方的平地滚轮[5]分别与车身[1]左后方的固定支架[7]内的机械传动及切换机构[4]连接,另一组位于车身[1]右后方的爬楼梯机构和车身[1]右后方的平地滚轮[5]分别与车身[1]右后方的固定支架[7]内的机械传动及切换机构[4]连接,位于车身[1]左前方的爬楼梯机构[3]、平地滚轮[5]通过车身[1]左前方的组合支撑杆及其传动机构[2]与车身[1]连接,另一组位于车身[1]右前方的爬楼梯机构[3]、平地滚轮[5]通过车身右前方的组合支撑杆及其传动机构[2]与车身[1]连接,执行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6]位于车身[1]内部,控制两组组合支撑杆及其传动机构[2]中的第一、第二支撑杆[21、22]、四组爬楼梯机构[3]、车身[1]后方的两个平地滚轮[5]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楼梯两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爬楼梯机构[3]包括中心链轮[31]、第一小轮[32]、第二小轮[33]、第一连杆[34]、第二连杆[35]、第一链条[36]、第一链轮[37]、第二链轮[38]、第三连杆[39],中心链轮[31]位于第三连杆[39]的中间位置,第一小轮[32]通过第一连杆[34]与第一链轮[37]连接,第二小轮[33]通过第二连杆[35]与第二链轮[38]连接,第一链轮[37]、第二链轮[38]分别安装在第三连杆[39]的两端,中心链轮[31]、第一链轮[37]、第二链轮[38]均位于第三连杆[39]上,第一、第二连杆[34、35]位于第三连杆[39]的同侧,第一小轮[32]和第三连杆[39]位于第一连杆[39]的两侧,第二小轮[33]和第三连杆[39]位于第二连杆[35]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楼梯两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传动及切换机构[4]包括主动轴[41]、第一驱动轴[45]、第二驱动轴[46]、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43]、第三齿轮[47]、第四齿轮[48]、套筒[44]、推拉杆[49],整个机械传动及切换机构[4]位于固定支架[7]内部,套筒[44]安装在主动轴[41]上,与推拉杆[49]的下端连接,套筒[44]的圆周外表面有一圈凹槽,推拉杆[49]的下端嵌在凹槽内,推拉杆[49]的另一端伸出固定支架[7],第二齿轮[43]在主动轴[41]上,位于套筒[44]的右边,第一齿轮[42]在主动轴[41]上,位于套筒[44]的左边,主动轴[41]的下方装有第一驱动轴[45],第三齿轮[47]位于第一驱动轴[45]上,第一驱动轴[45]的右端套有第二驱动轴[46],第四齿轮[48]通过轴承与第一驱动轴[45]连接,第四齿轮[48]的右端与第二驱动轴[46]连接,第一齿轮[42]与第二爬楼梯机构齿轮[47]啮合,第二齿轮[43]与第四齿轮[48]啮合,第一驱动轴[45]的左端伸出固定支架[7]与爬楼梯机构[3]中的中心链轮[31]相连,带动爬楼梯机构[3]中的中心链轮[31]转动,第二驱动轴[46]的右端伸出固定支架[7]与平地滚轮[5]相连,带动平地滚轮[5]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73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