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铋锰铁合金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25210.5 | 申请日: | 2009-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7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武帆合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5/00 | 分类号: | C22C35/00;C22C22/00;C22C12/00;C22C30/00;C22C38/0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海初 |
| 地址: | 21313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锰铁 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铋锰铁合金,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易切削合金钢合金化处理的铋锰铁合金。属于合金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金属铋(Bi)呈银白色,有强烈的金属光泽,性脆,属斜方晶系。我国的铋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约占全球总储量的73%。
铋的主要用途甚广,且无毒,被称之为绿色金属。主要应用于易熔合金、医药、化工和人造纤维的催化剂(铋盐)等等。近年来开始用铋盐(锗酸铋)作核辐射探测器和X射线层表面扫描仪(即CT),还可用铋制备铋系超导材料,核燃料冷却剂、核裂变防护装置,高容量蓄电池,高性能陶瓷和半导体及半导体致冷件等等。
由于铋无毒,且与铅的低熔点、高柔韧性等许多方面的性能相接近,而在工业上广泛用作铅的替代品。例如用金属形态铋配置易熔合金,用作防火装置,热敏元件,电器保险丝,锅炉和空压机的安全塞等,而将铋加在铸铁、钢和铝的合金中,用以改善其切削性能;且利用铋合金冷膨胀的特性,可用含铋合金钢作印刷合金和制备高精度的铸型以及冲压模具等等。含铋易切削合金钢,业已成为现代制造业所迫切需要的一种原材料。
但由于铋的熔点低(271.3℃),而给所述易切削合金钢的合金化处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无疑用金属铋作为所述合金钢的合金化处理添加剂,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已有的锰铋合金,在理论上也可作为易切削合金钢合金化处理的添加剂,但由于锰的熔点也比较低(1244℃),而锰铋合金的熔点更低。因此,用其作为易切削合金钢合金化处理的添加剂,事实上仍然很困难。而中国专利检索结果表明,合金化处理可行,收得率高的用于易切削合金钢合金化处理的添加剂铋合金,尚未见有报道。
为此,提供一种合金化处理可行,收得率高的所述易切削合金钢铋合金化处理的添加剂,便成为飞跃发展现代工业的期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合金化处理可行,收得率高的铋锰铁合金,以期满足易切削合金钢制备的需求。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铋锰铁合金,其创新点在于,其组分和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是(%):
铋:20~70;
锰:20~70;
碳:≤2;
不可避免的杂质:≤0.8;
铁:余量。
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铋锰铁合金,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是(%):
铋:60~70;
锰:20~30;
碳:≤2;
不可避免的杂质:≤0.8;
铁:余量。
本发明所述铋锰铁合金呈块状,其块度在10~50mm范围内;或者呈粒状,其粒径在0.5~5mm范围内。
本发明所述不可避免的杂质,是在其制备过程中,不可能彻底去除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本发明所述不可避免的杂质,主要是指硫、磷和硅等。其中硫和磷的重量百分含量最好均为≤0.1%。
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由于本发明铋的重百分含量最高可达70%,且所述本发明熔点较高(在1050℃以上),而其比重≥铁的比重,因而采用本发明作炉前合金化处理,是可行的,也是很方便的,且铋的收得率高,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之一。一种铋锰铁合金,其组分和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是(%):铋20,锰70,碳≤2,不可避免的杂质硫、磷、硅等的总和≤0.8,余量为铁;其产品呈块状,块度为50mm。
实施方式之二。一种铋锰铁合金,其组分和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是(%):铋70,锰20,碳≤2,不可避免的杂质硫、磷、硅等的总和≤0.8,余量为铁;其产品呈粒状,粒径在0.5~5mm范围内。
实施方式之三。一种铋锰铁合金,其组分和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是:铋60,锰30,碳≤2,不可避免的杂质硫、磷、硅等的总和≤0.8,余量为铁;其产品呈粒状,粒径在0.5~5mm范围内。
高含铋量的本发明,可以制备小块度或制备粒状的产品。
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要描述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武帆合金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武帆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52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