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黄酮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4940.3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6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裕;符伟;吴茜;尤启冬;郭青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30 | 分类号: | C07D311/30;A61K31/352;A61K31/496;A61K31/5377;A61K31/4025;A61K31/453;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立冰 |
地址: | 210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具有 肿瘤 活性 黄酮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类汉黄芩素衍生物的黄酮类化合物,该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背景技术
汉黄芩素是天然产物黄芩中的一个黄酮类化合物。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部各省,以东北和华北的资源最为丰富,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它的抗菌、消炎、解毒、排毒和清热燥湿等功效早就为人所知。另外,黄芩尚有抗乙肝病毒、抗血栓形成、抗半乳糖性白内障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芩能通过诱导凋亡和刺激NOS(nitric oxide synthase,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促使巨噬细胞产生NO等途径抗肿瘤细胞增殖(Cobo JM,Garcia Canero R,Valdez JG et al.,Attenuation of apoptocic DNAfragmentation by amiloride.J Cell Physiol,1998,175:59-67)。
最近生物活性研究表明,汉黄芩素有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抑制LPS诱导的NO和PGE-2的产生从而有抗氧化的活性;有效抑制HBV表面抗原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此外汉黄芩素能激活caspase-3的级联反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在HL-60细胞实验中(MTT测定),汉黄芩素(WOG)对HL-60有显著的浓度依赖型(20,40,80μM for12h)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大,抑制作用也越强。同时也会破坏其染色体DNA。而且进一步证实这种抑作用是通过caspase-3(Woan-Rouh Lee,Shing-Chuan Shen,Hui-YiLin etal;Biochemical Pharmacology,2002,63:225-236)。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汉黄芩素衍生物的黄酮类化合物。本发明用汉黄芩素为起始原料,经氧烃化、氮烃化等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本发明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如下:
其中R5、R6、R7或R8可代表相同基团也可代表不同基团,各自独立地代表H、C1~C6取代烃基;C1~C6取代烃基中的取代基是H、卤素、硝基、氨基、取代氨基、羟基、醚基、羧基、酯基或酰氨基;所述取代氨基为R1NH或R1R2N,其中R1或R2为C1~C6的烃基,R1、R2可以是各自独立,R1和R2还可以连接成环状或者通过1~3个杂原子连接成环状;
R5、R6、R7或R8还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的苯基,取代的苯基中的取代基是H、F、Cl、Br、I、C1~10烷基、羟基、C1~C10烷氧基、硝基或氨基;
R5、R6、R7或R8还各自独立地代表取代的杂环基;杂环基指含有从氧、氮、硫原子中任选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杂原子的3-7元的饱和杂环基或4-7元的芳香杂环基;取代的杂环基中取代基是H、F、Cl、Br、I、C1~C10烷基、羟基、C1~C10烷氧基、硝基或氨基;
X代表H、卤素、C1~C10烃基、卤素取代的C1~C10烃基、硝基、氨基、腈基、羟基或C1~C10烷氧基。
R5优选表示H、C1~C6的烷基、卤素或羟基取代的C1-C4的烷基。R5进一步优选H或甲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49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