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肠道病毒EV71检测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24427.4 | 申请日: | 2009-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霞;杨英;符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默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12N15/11;C12R1/93 |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肠道病毒 ev71 检测 特异性 引物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检测肠道病毒EV71核苷酸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
背景技术
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属于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EVs),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其核酸为单股正旋RNA,其衣壳蛋白由VP1、VP2、VP3和VP4四种结构组成。EV71感染 常引起患者手足口病,并可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同时,有关于其引起神经性肺水肿的 报道。自1969年首自从加利福尼亚一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后,如今,EV71已蔓延至全世界, 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婴幼儿的健康与生命,并引起了多次爆发与流行,导致社会恐慌。由于 目前尚无有效的针对EV71的疫苗,因此,及时诊断疾病、处理疫情十分重要,而这就需要 一种既能准确又快速的实验室检验方法来确定病原,这也是临床诊断与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 必不可少的环节。
肠道病毒EV71的检测技术包括有病毒分离、血清免疫学、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 和免疫组化等方法。病毒分离方法繁琐,周期长,而且,有可能会得不到合适的临床标本或 无法分离到病毒株。使用血清型特异性的中和抗血清进行的中和实验可用于进行肠道病毒的 鉴定,试验结果可靠性不是很高,并且由于肠道病毒包括若干个血清型,通常要使用组合抗 血清进行鉴定。PCR检测法简便、快速,近年来,在临床检测中备受青睐,但是,普通PCR 检测易产生污染。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因其特异、灵敏且准确等优点,在人类传染病和病 原定量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中,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尤为重要, 决定了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肠道病毒EV71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检测肠道病毒EV71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序列包括:上游引物VP1F序列为5’CAY GTC AGR GCD TGG RTH CC 3’,下游引物VP1R序列为5’KYR TAR TTY GGR TTG GYY TTR AAC A 3’和探针VP1P序列为5’FAM CGC CCG ATG CGY AAC CAAAA TAMRA 3’。
本发明的具体原理是利用一对靶核酸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一步法实时荧光定 量RT-PCR试剂盒,通过PCR技术实现靶核酸序列片断的扩增。所使用的探针为两端分别标 记荧光报告基团(R)和荧光淬灭基团(Q)的寡核苷酸。在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出的荧 光被淬灭基团吸收,在PCR扩增过程中,DNA聚合酶的5’端外切酶活性将特异结合在靶核 苷酸片断上的荧光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基团的荧光信号可以被检测,荧光信号量的变化与 扩增产物量成正比,从而可以通过荧光强弱来判断待测样本中靶核苷酸序列的存在。
附图说明
利用引物对VP1F/VP1R和探针VPIP检测肠道病毒EV71阳性样本的荧光PCR扩增图。 见附图1。
具体实施方式
1.引物和探针的设计:通过分别对所有已知的肠道病毒EV71型VP1基因序列进行比较 分析,选择高度保守的区段,设计多对引物和探针,引物长度一般为20碱基左右。最优引物 探针序列组合如下:
上游引物VP1F:5’CAY GTC AGR GCD TGG RTH CC 3’
下游引物VP1R:5’KYR TAR TTY GGR TTG GYY TTR AACA 3’
探针VP1P:5’FAM CGC CCG ATG CGY AAC CAAAA TAMRA 3’。
2.反应体系的优化:利用灭活的肠道病毒EV71作为待检样品,用Trizol试剂抽提病毒 基因组RNA,分装后贮存于-80℃。
2.1引物浓度的优化在反应体系中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EV71引物浓度分别从0.1 μmol/l至1.6μmol/l作倍比连续稀释,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确定最佳引物浓度是0.2 μmol/l。
2.2探针浓度的优化在反应体系中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EV71探针浓度分别从 0.1μmol/l至0.5μmol/l作倍比连续稀释,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探针浓度是 0.16μ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默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默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44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