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掺镁的锰镍酸锂正极材料的固相合成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3989.7 | 申请日: | 200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1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赵铭姝;郑青阳;汪飞;张珩;宋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5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锰镍酸锂 正极 材料 相合 成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制备掺镁的锰镍酸锂正极材料的固相合成法。
背景技术
由于掺镁的锰镍酸锂电池材料在电动工具、动力玩具、电动自行车、电动皮划艇、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领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尤其基于锰酸锂的电极材料已经在日常生活被广泛应用,比如,基于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
关于锰酸锂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已经有很多的文献报道,但是为获得分散性好、无团聚的锰酸锂型电极材料,多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乳胶干燥法、超声波溅射法、高温分解法等。然而,这些方法的操作过程都比较复杂,尤其某些工艺不易控制,阻碍其产业化进程。最重要的是,制备过程对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固相分段烧结法的优点在于分段合理,无污染,反应温和,温度易于控制,反应过程对人体无毒害,反应体系中不含有毒成分。在传统的固相烧结制备方法中,粒子尺寸较大,并且分布不均,不利于大规模的生产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制备掺镁的锰镍酸锂正极材料的固相合成法,本发明的整个反应过程无有毒物质或环境污染物产生,环境友好,属于绿色化学的制备方法,并且可以实现连续大规模生产,粒子尺寸容易控制,所需的化学试剂廉价易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按摩尔比为0.5∶1.5∶0.5-x∶x称取原料Li2CO3、MnO2、Ni(OH)2·H2O和MgO,其中0<x<0.25;
然后,将上述原料放入球磨罐,装入玛瑙研磨球,球磨20-24小时,获得混合粉末,将其装入粉末压块儿模具置于压力机中,在15-20MPa的压强下,保压15-20分钟,脱模获得圆柱块;
最后,将获得的圆柱块置于瓷舟中,放入电阻丝卧式管式炉,采用下述煅烧过程:以3-5℃·min-1的升温速率加热到600-650℃,保温10-12小时;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再以3-5℃·min-1的升温速率加热到850-900℃,保温10-12小时;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取出样块,放入球磨罐,装入玛瑙研磨球,球磨20-24小时,再以15-20MPa的压强保压15-20分钟压块,放入管式炉,以3-5℃·min-1的升温速率加热到750-800℃,保温10-12h;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在玛瑙研钵内研磨获得掺镁的锰镍酸锂正极材料。
所述的电阻丝管式炉的加热体为Fe-Cr-Al电阻丝。
通过本发明提供制备掺镁的锰镍酸锂的固相分段法,选用合适的原料配比和合理的分段加热煅烧工艺,可以获得粒子尺寸在0.1微米~1.0微米、无团聚的掺镁的锰镍酸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按照Li2CO3,MnO2,Ni(OH)2·H2O和MgO的摩尔比为0.5∶1.5∶0.45∶0.05分别称取原料,将这些原料放入球磨罐,装入玛瑙研磨球,球磨20小时,获得前驱体。将前驱体粉末装入压块磨具,在20MPa的压强下,保压15分钟。再将获得的块放入管式炉。采取以下的煅烧过程:以3℃·min-1的升温速率加热到600℃,保温10小时;以3℃·min-1的升温速率加热到850℃,保温10小时。取出样块儿,放入球磨罐,装入玛瑙研磨球,球磨20小时,再次以20MPa的压强保压15分钟压成块,放入管式炉,以3℃·min-1的升温速率加热到750℃,保温10小时。即可获得0.8~1.0微米左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1.5Ni0.45Mg0.05O4。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3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模式建立的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 下一篇:中药滴丸预处理去油装置